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感统内容介绍

感统内容介绍

来源:独旅网
儿童感觉统合简介

一·概念与历史 1·何谓“感觉统合”?

人体各部分感觉器官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有效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过程(Ssensort Integration,,以下简称感统)。

它使大脑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 2·感统失调

当上述系统发生问题,不能正常运转,功能失调时,就产生感统失调,是神经机能不全的表现,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问题,多存在与儿童身上。 3·爱瑞丝博士提出感统概念及目前的发展

爱瑞丝(1923~1988、Dr Jean Aryes)是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博士,从事康复医疗工作,1972年在观察了许多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后,提出了感统概念,并结合研究儿童学习障碍的行为及原因。她深入广泛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与治疗。是感统理论的创始人。 4·八十年代欧美、日本、台湾兴起蓬勃的感统治疗活动。

台湾方面有名人物为郑信雄、陈文德等。九十年代感统理论开展在我国引起重视。

北京已形成较广泛的训练规模,北医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95年由北京华理儿童心理咨询培训中心率先向社会开放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室,对感统失常儿童的测查及训练,并面向全国推广感统技术的一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目前华理儿童心理研究培训中心已训练儿童上万余名,并进一步开展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典型症状

(1)好动难安定、注意力分散、好招惹别人。

(2)动作不灵活、不善使用工具(如剪刀)、不善学会新动作、笨手笨脚、容易磕碰跌撞,手眼不协调。

(3)语言发展迟缓、发音不正、语句的运用不佳、语言组织力差、沟通困难。 (4)讨厌被触摸、耐性不足、孤僻、人际关系差、脾气暴躁、易紧张。

(5)胆子小、爱哭、情绪不安定、缺乏自信。

(6)学习障碍、抄题抄错数、朗读丢字漏字、看书串行、 写字偏旁颠倒、作业拖拉、听而不见、不专心。

三·感统失常对孩子的学习和情绪的影响

感统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学习,是大脑和身体相协调的学习,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大脑、身体、感观的神经体系非常复杂,故需进行统合。这个能力若不足,会因协调不良而发生混乱,影响儿童学习能力的成熟和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适应。 1·内耳前庭失衡的影响:

前庭网膜位于脑干部前面,主导外界感官输入的信息,是大脑各感觉区的协调中枢,是人体掌握重力,距离和方向感,认识自己身体协调动作的中心。如不平衡则平衡感、方向感、距离感差、身体操作不良。表现为分不清左右、进出磕碰、喜欢登高、旋转或极度厌恶这种游戏。运动时使力不正确,双手协调不好,头部放不到重心点上,颈部的压力不适,致使头部频频摇动,注意力分散,且好动不安,有的爱搞恶做剧,浮躁,且无意义的话多,影响规律,很令人头痛。 2·本体感差的影响

本体感是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关节的控制能力,是对自身形象的感觉。身体的操作是十分重要的,而大小肌肉的训练,手眼协调等须有儿童在亲身操作中本能逐渐成熟起来。本体感不足的儿童,无法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准确的“人体之图”。于是,显得笨手笨脚,上下楼或乘车困难,系扣子费尽,不用眼睛看就搞不清身体的位置。经常这样的失败导致孩子很大的挫折感,久之便做事消极、缺乏自信、脾气暴躁、埋怨外界不与他人合作。又因其唇、舌的运作往往不佳,发音不准,易造成口吃或不喜欢讲话的语言障碍。 3·触觉敏感过度

人的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和神经,故人的皮肤触觉十分丰富和敏感。触觉反应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防御保护的模式,一种是在人类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识别模式,这对保护身体,便识周围讯息有这很大的作用。幼儿的皮肤非常敏感,怕被生人触摸,怕洗澡换衣服。随着长大及接触面的增加,触觉的识别性在加强,敏感度下降,但一些早产儿、剖腹产儿及活动受到过多限制的儿童,触觉缺乏特殊刺激,学习机会严重不足,早产触觉敏感,过度防御,这类儿

童怕人触摸、神经质、易惊慌、哭泣、在人多处感觉不安全。一般较孤僻,粘固定的某个人(如母亲、保姆),脾气固执,与人关系紧张。因识别模式不足,不能有效的抑制无关刺激,造成大脑疲于接受大量混杂信息,动荡不安,故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耐性差。而嘴唇属于触觉的敏感区,这类儿童易执着于某一种口味,不肯尝新食物,变得挑食、偏食,喜欢吮手指或咬人。这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与学习能力造成很大阻碍。 4·视觉不平顺

人类幼年同其他动物一样,视觉跳动,故幼儿爱看汽车等运动的物体。随着年龄增长与活动增加,慢慢学得将视线盯住某个位置,视觉也渐渐稳定下来,可做上下、左右有规律的移动。若有环境不良、爬行不足等,使视线不成熟,无法平顺移动视线,造成看书易丢漏字,串行,认字困难,数学题易抄错,眼睛易疲倦,注意力分散。 5·听觉识别不足

早期幼儿听力较弱,适应性不足。如环境噪音过大,父母常大声责备等会使幼儿为减少声音对大脑的刺激而自我保护,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长大后易形成听力差,忘性大,不善交流,脾气坏,上课不专心难于跟上老师讲课的情况。

母体内胎儿随着胎位的变动,其触觉、前庭及本体感等已在发展中,出生后与视、听、嗅、味等感官更是互相影响,共同协调。这些机能若不能正常发展,就不能自动、顺利地完成个性活动,造成学习困难与情绪的困扰,急须专门的训练来调整矫治。

如网状组织有使大脑保持清理和警觉的功能,若前庭体系的能量过低,调整不良,便使得这个功能失常,儿童产生多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所以训练中安排的前庭运动多为复杂,前庭刺激使孩子能恢复安静,身体活动较有组织力。同时对因前庭感不良造成的空间感差,在人多处易迷失,因太靠近碰撞他人而造成的人际关系不良等易有帮助。 四·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在国内外近30年来愈发严重,这受现代小家庭制度不少的影响。 1、孕育过程中的导致感统失调的因素: ① 先兆流产;

② 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③ 怀孕时期严重呕吐造成孩子先天不足;

④ 孕妇的不良习惯。(烟、酒、咖啡等使脐带毛细血管萎缩,使胎儿获得的营养减少,孩子出生后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表现的阶段不同); ⑤ 胎位不正,不能形成重力感,导致孩子出生后感统失调;

⑥ 早产、剖腹产使孩子没经过产道挤压而导致孩子出生后的感统失调; ⑦ 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孩子出生后感统失调。

2、抚养方式(老人、保姆抚养问题多)上导致感统失调的因素: ① 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会导致感统失调; ② 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 ③ 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 ④ 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⑤ 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⑥ 缺少伙伴,群体生活不足,造成触觉问题。

(3)教育方式不当导致感统失调的因素: ① 家庭:物质上宽松,精神上苛刻。

② 幼儿园学校:(教师教育观念)追求教育一致,反对张扬个性,喜欢老实的孩子,排斥好动的孩子,不尊重学生。 ③ 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④ 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五·感统训练的意义及测查 1·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

感觉统合的治疗是一种运动疗法。它不用药、不用强迫性的教育方式而是通过运动游戏引发孩子自我自愿的意愿和兴趣,利用一些特殊的运动器材给孩子们输入多样丰富的感觉刺激。在一段时间内有针对性的、持续性的、密集的游戏运动训练中,强化脑的自然发展,打通脑的学习管道,调整感觉统合功能,使孩子有正常的脑顺应性反应。这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情绪安稳了,动作协调了,胆子大了,注意力集中了,有自觉性了,听话了等种种变化。随之孩子在理解力,记忆力,灵活性,推理能力及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上都会有不小的变化。

感觉统合的治疗不光是从感觉生理入手,同时要有对孩子的心理、行为上的支持、家长教育方式的调整,并要配合一些特殊教育的诊断。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达到治疗目的。 2·感统训练的年龄范围。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是持续的过程。早在母亲怀孕期间就应注意。一般专门的训练范围是3~13岁儿童,有些14、15岁的少年参加训练后也取得了好的疗效,但一般超过这个年龄训练的可塑性就难以把握了。

3·感觉统合失调的诊断,可通过目前国内通用的感觉统合测查量表和行为观察(要有丰富经验的治疗师)确定。据统计目前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在儿童中约占30%左右,各年龄组间没有差异,男性多于女性。

4·感觉统合的训练,对任何孩子都有积极意义。良好的环境,丰富的活动项目,给孩子带来感觉信息的输入。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训练后有效率在90%以上。触觉防御敏感的儿童疗效较快,而前庭感觉、本体感的调整较费时间,训练疗程一般为1~3个疗程即可达到明显效果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1970 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 1972 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 (J.Ayres) 根据脑功能研究,提出感觉统理论。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感觉统合术语广泛的应用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脑神经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

简单地讲,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 10-30% 。感觉统合失常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打扰着老师和家长。爱尔丝博士提出的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为这些儿童提供了矫治的机会,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为高智商低成绩儿童现象的烦恼。最新研究调查中国大中城市孩子感统失调率达到80%其中30%为重度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的三大主要感觉系统 触觉系统

是最基本,影响力最大的系统.触觉是提供我们有关周围环境的讯息最主要的来源,可以让小朋友避开危险,探索世界,同时,它对小朋友心理安全感的发展也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经由触觉,在早期,可以和妈妈建立亲密的关系,而在以后,可以帮助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在手部动作方面,触觉和区辨觉的建立,可以促进小朋友对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的认识,是往后认知发展,精细动作控制的重要基础.

感觉统合的三大主要感觉系统 前庭系统

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体各种形式的移动及运动.

与眼外肌有密切的关连:视觉-动作的协调.

前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肌肉张力(尤其是对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维持姿势,产生动作及发展出正确的身体空间概念.

它会告诉我们个体在环境中的空间关系,使人在身体与情绪上有安全感,也有助於小朋友的心理发展.

感觉统合的三大主要感觉系统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主要是经由肌肉,关节或骨骼等受器而来的讯息,动作是促进感觉统合发展最主要的途径. 感统失调的孩子普遍呈现出的症状有: 感统失调症状1: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感统失调症状2: 脾气暴躁、固执,容易上火; 感统失调症状3: 写字出格、笔划颠倒、大小不一; 感统失调症状4: 计算容易出错、朗读不流畅; 感统失调症状5: 发音不佳,语言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症状6: 过分怕黑,容易产生恐惧; 感统失调症状7: 粗心大意,会忘记自己要做的事; 感统失调症状8: 做事或写字磨蹭; 感统失调症状9: 物品没条理;

感统失调症状10: 常看不准,记不住,复述能力差; 感统失调症状11: 容易跌倒或撞到物体; 感统失调症状12: 肌肉张力不足,手脚笨拙; 感统失调症状13: 胆小退缩,只喜欢跟熟悉的人接触;

感统失调症状14: 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感统失调症状15: 粘人,好哭闹,不合群; 感统失调症状16: 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感统失调症状17: 挑食、偏食、厌食、饮食习惯不佳; 感统失调症状18: 咬指甲、爱咬人; 感统失调症状19: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感统失调症状20: 怕人触碰,容易争吵,有攻击性;

感统失调症状21: 常和同伴打架,喜欢惹人,不时会出现恶作剧; 感统失调症状22: 恐高、晕车或旋转过久不会晕眩; 感统失调症状23: 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感统失调症状24: 自言自语,不善与他人沟通。

[感统常识]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4个阶段

感统发展之初级感觉统合阶段(1—2岁)

大脑重925—1064克。脑细胞长出许多突起,分出侧枝,形成专用神经通道。于此相应,多种感觉神经整合(感统)形成知觉。如形成关于“苹果”的知觉;婴儿能认出父母的声音和面容,一岁半时能听懂常用词含义;动作发育方面:6个月翻身、7个月会坐、8个月爬、1岁会走。随着身体机能的完善,探索范围的逐步扩大,婴儿的感觉运动产生大量的组合,使之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爬、运动和站立等动作。然而恰恰是这些最基本的感觉统合(感统)能力影响孩子以后的各种学习能力。如,孩子的阅读能力——需要视觉、颈部肌肉和内耳特殊感觉器官等非常复杂的感觉统合得到发展。一些感觉运动统合得非常出色的人在各行业中常常有突出的表现,如:舞蹈家和运动员在肢体和重力感觉方面有很好的统合,因此举手投足都非常优雅;艺术家和技术工人的劳动与创造则依靠眼睛和手的良好统合协调。

感统发展之中级感觉统合阶段(3—5岁)

脑重1100—1150克。侧枝的分支增多,专用神经通路随感觉整合(感统)而增多,并使大脑5个语言区都发育成熟并建立联系。与此相应,3岁儿童会说出1000多个词汇。肌肉关节的本体感觉、前庭位置感觉、皮肤触压觉、视觉、听觉经整合学习(感统学习)训练后身体运动协调、手眼运动协调、能保持良好的平衡。各种感觉信息刺激大脑,经整合后产生注意力,并开始有记忆力,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评价、记忆、学习经验、使情绪稳定,表现为意志力、记忆力、运动协调、手眼协调、情绪稳定,能通过意志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行有目的地运动,并具有语言能力。总之3—5岁是儿童语言、智力、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和发展都是感觉统合、学习训练的结果。

感统发展之高级感觉统合阶段(6—10岁)

脑重1150—1250克。经感觉统合(感统)后的心理、行为反应已较复杂。如经高级感觉统合(感统)后表现为:注意力能较长时间的集中,组织实施自己计划的意志力增强,自我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能力增强,阅读、书写、计算、音乐、绘画、语言表达等学习能力增强,记忆力增强,逻辑思维形成。经感觉统合(感统),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出现单侧化。如左脑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及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优势;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等形象思维能力,空间定向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优势。

感统发展之脑的成熟阶段(15岁左右)

脑重1350克,近似成人脑重1400克。这时,感觉统合(感统)功能基本发育成熟,心理能力仍需进一步发展,大约到20岁左右才完全成熟。

儿童的大脑感觉统合(感统)功能发展良好,且足以适应环境时,儿童的反应会有胜任、启发和满足感,在迎接外界各种挑战时会充满信心,并获得很大的满足感,这又进一步激发了儿童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促进了感觉统合(感统)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在感觉运动良好组合的基础上,心智和社会反应才取代跳动、谈话和游玩中所发生的感觉统合(感统),奠立了读书、写字及良好行为所需要的复杂的感觉基础。感觉运动组合良好的孩子,长大以后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交往

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