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

来源:独旅网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薄烟(bó) 可别恼 B.黄晕(rūn) 披着蓑 C.静默(mò) 像牛牦 D.戴着笠(lì) 稀稀蔬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罩着 逼 衬托 B.笼着 逼 烘托 C.罩着 逗 衬托 D.笼着 逗 烘托

(3)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答案】 (1)A (2)B (3)D

【解析】【分析】(1)B改为:黄晕(yùn)。C改为:像牛毛。D改为:稀稀疏疏。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如“笼着”搭配“薄烟”;“逼”支配“你的眼”,写出了小草很青很青的状态。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比喻兼排比。“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为拟人。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涨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

舱。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qiòng 沉淀

仙露________浆

(2)选文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diàn;琼 (2)涨满;张满 (3)比喻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在,注意“淀”不要读成“dìng”,“琼”不要写成“掠”等形近字。

(2)涨满:指物体或器官被液体充大,到没有空余的状态了。张满:张开、饱满。根据语境,“涨满”应为“张满”。

(3) 把鼓鼓的船舱,比作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 diàn ; 琼 ⑵ 涨满 ; 张满 ⑶ 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平时的积累完成。 ⑵本题考查同音字的把握,注意区分字形和词义。 ⑶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注意比喻修辞方法的把握。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每一次跌倒,他们都会拍去我们身上的泥土;每一次失利,他们都会抚慰我们烦燥的内心……他们的爱是夏日的凉风,是冬日的暖阳,是风雨中的港湾,是黑暗时的烛光。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即便是一张粗拙的贺卡,一个滞笨的动作,也总能让他们称心舒畅。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粗拙

称心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1)zhuō;chèn (2)烦燥;烦躁 (3)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1)“粗拙”指粗疏拙劣,不精美,“拙”应该读一声;“称”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适合”的意思,应该读chèn。 (2)“烦躁”指烦闷焦躁,“躁”应该是足字旁。

(3)从“是……是……是……是……”的句式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父

母的爱”比作“夏日的凉风”“冬日的暖阳”“风雨中的港湾”“黑暗时的烛光”,这是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 zhuō ; chèn ⑵ 烦燥 ; 烦躁 ⑶ 比喻 ; 排比

【点评】⑴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区分。

⑶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通读划线句子,明确所用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注意区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yì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苍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1)给文中划线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yì 倔强

不屑

________站

(2)文中含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因噎废食”中“废”的意思是( ) A.停止,不再使用 B.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 C.荒芜,衰败 D.残疾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排比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jué;xiè;驿 (2)苍海;沧海 (3)A

(4)比喻;引用

【解析】【分析】(1)(2)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倔”是多音字,juè、jué,“倔强”读作“jué”。“屑”读音xiè,碎末;琐碎的意思。“驿”不要写成“译”。“苍”与“沧”可通过部首来辨析。

(3)“因噎废食”释义是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贬义词。废:停止。 (4)“成,如朗月照花”运用比喻,“‘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属于引用。 故答案为:⑴jué;xiè;驿; ⑵苍海;沧海;

⑶A; ⑷比喻;引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

⑵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⑶理解单独字词的意思时,可借助工具书作答,也可根据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探究整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时,可借助句子的语境具体分析; ⑷本题考察了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识。熟记各种修辞手法是答题关键。

5.学校举行“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到如下材料,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成调和形成各种渔味,商角微羽和奏出优美音乐。相反,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缤纷,只有种味道称不上美食。只有允许多种多样的事物、思想、观念存在,才能形成繁荣向上的局面,否则便陷入单调、乏味、僵化的境地。 材料二: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圣人则提醒我们这种“好好先生”,其实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公道,不伸张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一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咸调和形成各种滋味,宫商角徵羽和鸣奏出优美音乐。

(2)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上的四句话,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世人往往喜欢这种人 ②这种人处处讨好人而不得罪人 ③乡愿,指乡里中的“老好人

④实际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同于流俗

【答案】 (1)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③②④①

【解析】【分析】(1)画线句由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组成,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可知③句承接横线前的句子,解释了“乡愿”的含义,应放在第一位。②句的“这种人”与③句相接,写出了“老好人”的行为,应放在第二位。①句是对前边内容的总结,且与横线后的句子形成对比,应放在第四位,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语序

为: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⑴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⑵③②④①。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

⑵本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

你用手中的橹桨 荡出南湖上潋滟的波光 一只红船从此带着希望和力量

迎着朝阳劈涛斩浪 向着波lán壮阔的大海航行 穿过暗夜凶险 穿过岁月风沙 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沉沉苍穹 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 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 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 你是伟大的舵手啊 豪迈的远航路上 勇气和智慧之帆高高飘扬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lán 舵手

________

波________壮阔 苍穹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喷薄”的意思是________;“写就”中“就”的意思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duò;澜;qióng (2)隽刻;镌刻

(3)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完成 (4)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澜”左边是三点水。 (2) “隽”,单独做jùn时, 通“俊”,优秀,才智出众;juàn,一般意思是指美味,肥肉的意思。鸟肉肥美,味道好,引申为意味深长:~永(指言语、诗文)。“镌刻”, 雕刻 ,: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 或石头上。这里应把“隽”改为“镌”。

(3)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喷薄”这里用来形容太阳升起的样子。“写就”意思就是写成了,写好了,因此“就”是完成的意思。

(4)“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把你比作舵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 duò;澜;qióng ⑵隽刻;镌刻

⑶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完成 ⑷比喻;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对常见的字音、字形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尤其对教材中重点字词要加以辨别识记。

⑵本题考查字形的积累。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⑷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对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必须掌握,否则很容易判断错误。

7.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比喻。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⑴ 比喻。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 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要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辨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jìn,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有时,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沧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jìn

________ ________

谛听

灰________ 清澈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趋炎附势”中“炎”的意思是________;“百折不回”中“折”的意思是________。 (4)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烬;chè;dì (2)沧穹;苍穹 (3)指权势;弯;弯曲 (4)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烬”不要写成“尽”,“澈”不要读成“ zhé ”。

(2)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可知,“沧宆”应为“苍穹”。

(3) 趋炎附势: 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故“炎”在这里指权势。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故“折”在这里是弯曲的意思。

(4) “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这句话把生命比作是一条小溪,“百折不回”“乐观坚强”把它拟人化,因此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烬;chè;dì ⑵沧穹;苍穹 ⑶指权势;弯,弯曲 ⑷比喻;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拼读和书写字词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准拼音,辨明字形,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词典等工具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查字典,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的拼读和书写。

⑵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易错字要反复练习。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wǔ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hé。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碾过________ wǔ________住 干hé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niǎn;捂;涸 (2)等侍;等待 (3)蜷曲而收缩 (4)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碾过”:压过去。“碾”读“niǎ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捂”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干涸”: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等待”: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犹等到。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从上文“卷起”的意思分析,“蜷”的意思是“蜷曲”;“缩”的意思是“收缩”。所以“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蜷曲而收缩。

(4)“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拟人;“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排比。

故答案为:⑴ niǎn ;捂 ;涸; ⑵ 等侍;等待; ⑶ 蜷曲而收缩; ⑷ 拟人;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要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辨析理解。

10.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大熊猫喜欢(xī)戏,憨态可(jū),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啃着竹枝,神情悠然自得;有时团作一团打滚,曼不经心;有时拖着笨拙的身躯,晃晃悠悠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猫经过训练就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骑木马、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笑声。犬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倚________ 笨拙________ (xī)________戏 憨态可(jū)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yǐ;zhuō;嬉;掬 (2)曼不经心;漫不经心 (3)排比;拟人

【解析】【分析】(1)注意“倚”读“yǐ”,不要读成“qǐ”。嬉戏,xī xì,意思是无忧无虑地玩耍。憨态可掬,hān tài kě jū,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2)“曼不经心”正确书写为“漫不经心”。读音为màn bù jīng xīn,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划线句子“有时……有时……有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舞蹈、神情悠然自得、在草地上玩耍”赋予大熊猫人的神态及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yǐ;zhuō;嬉;掬; ⑵曼不经心;漫不经心; ⑶排比;拟人。

【点评】⑴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

混淆;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修辞的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11.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故”字在成语“故弄玄虚”中的正确解释是( ) A.意外的事情

B.故意、存心 C缘故、原因 D本来,原来的 (2)下列语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有误的是( ) A.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B.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C.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D.“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做的深情的演讲。 (3)歇后语的上半句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下半句是( ) A.七零八落 B.七手八脚 C.七上八下 D.横七竖八

(4)“阅读一篇文章,我们( )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要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表达特点。”用在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 D.不但……而且

(5)宋词“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反问 C.排比 D.夸张

(6)下面哪一位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 A.欧阳询 B.颜真卿 C.苏轼 D.柳公权 【答案】 (1)B (2)D (3)C

(4)D (5)A (6)C

【解析】【分析】(1)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故“故”的意思应为故意,存心。

(2)ABC使用正确,D“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应该用书名号。 (3)根据对歇后语的积累可知,ABD错误,C正确。

(4“ 要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表达特点” 比“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更近一层,属于递进关系,因此答案应为D。

(5)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因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A正确。BCD不正确。

(6)ABD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C苏轼是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 故答案为:⑴B;⑵D;⑶C;⑷D;⑸A;⑹C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⑵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⑶本题考查积累歇后语的能力,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解答本题要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如果实在没积累的歇后语,要根据歇后语的特点及所给前半部分的内容理解分析,写出后半部分内容。

⑷本题正确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

⑸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⑹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12.下边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C. 他心急如火地雇了一只小船,渡过太湖。 D.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答案】 B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A、C、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① (A.伏B.停)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② (A窜B飞)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1)给加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 jié 菜畦

________

轻________ 脊梁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4)根据文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①②处横线上。(只填字母) 【答案】 (1)qí;捷;jǐ (2)云宵;云霄 (3)拟人 (4)①A;②A

【解析】【分析】(1)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拼音,再根据语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2)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宵”与时间有关,“霄”与天空有关。

(3)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六七种,根据所学积累,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低唱”“弹琴”皆是人的行为,来写动物,所以是拟人。

(4)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段的内容,或根据记忆直接选答,或分析所描写的动物的情态来分析判断所用词语。 故答案为:⑴qí;捷;jǐ ⑵云宵;云霄 ⑶拟人 ⑷①A;②A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要知道常

见的修辞有哪些,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 排比等,另外还要知道各种修辞的特点及其作用,并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和赏析。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这里的石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jū,或如猛禽展翅欲飞,或如仙女婷婷玉立,或如农夫默默耕耘。在花海的映衬之下,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jū

________

憨态可________ 猛禽展翅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这段文字运用拟人、________等修辞方法,描绘了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 【答案】 (1)掬;qín (2)婷婷;亭亭 (3)比喻或排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掬。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故答案为: (1)①掬②qín (2)①婷婷②亭亭 (3)比喻或排比

【点评】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②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③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④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领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見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xī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

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一一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xī 屏住

________

________利 锃亮

(2)文中划线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的“颔首低眉”的“颔”意思是________“无可置疑”的意思是________。 (4)选中主要运用了 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答案】 (1)bǐng ;犀 ;zèng

(2)甲胃 ;甲胄

(3)点头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4)比喻

【解析】【分析】(1)字音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字形题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犀”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甲胄”的意思是铠甲和头盔。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而“胄”和“胃”就是形似字。(3)考查词义。“颔首低眉”的“颔”的点头之意。注意“颔”所处的动词位置。“无可置疑”是成语。释义要顾及整体大意。(4)考查修辞。“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等都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1)bǐng;犀;zèng(2)甲胃;甲胄(3)点头;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4)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殊,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母亲面前,使你pāo却一切疲bèi、孤独以至恐惧。

(1)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

bèi

________却 疲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解释划线词“漂泊”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抛 ;惫

(2)生殊 ;生疏

(3)比喻职业、生活不稳定,东奔西走

(4)比喻 ;排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根据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注意“惫”不要写成“备”,理解词语意思要结合语境,修辞不难辨析。

故答案为:(1)抛;惫(2)生殊;生疏(3)比喻职业、生活不稳定,东奔西走(4)比喻;排比

【点评】注意汉字的偏旁部首,能分辨形声字、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音形相近字,不写错别字。能力层级A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伫立旷野,苍qió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涵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 qióng 伫立

yùn

________

苍________ ________涵 亘古

(2)文中划线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________;“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式,表达了对天地灵气和人间性情的赞美。

【答案】 (1)zhù;穹;蕴;gèn

(2)飘散

(3)高的,高耸的;行、走 (4)排比;拟人

【解析】【分析】题目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该题主要涉及字音字形、词语理解、修辞的使用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关键在平时学习中的理解积累。 (1)注意“伫”的注音是“zhù”,注意“苍穹”的书写。 (2)注意花香的散发应该用“飘散”。

(3)对于词语的理解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在此处“危楼”是指高楼,“独步”是指独自行走。

(4)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结合对文段的阅读较容易发现对于旷野景物的描写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1)zhù;穹;蕴;gèn(2)飘散(3)高的,高耸的; 行、走 (4)排比;拟人

【点评】解答第三题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等方面仔细考虑词语的语境意义。这个“危楼”我们很早就见过,如“危楼高百尺”。所以很多内容都可以在课内找到依据,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18.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简称“全国两会”)分别于2018年3月3日、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国家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学校开展了“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你参与了“爱国诗词朗诵会”小组,组员搜集了许多爱国的诗词句,并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作者和题目,准备交流。但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眼尖的你却发现了其中的错误。错误的一项就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一陆游一—《示儿》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鲁迅一-《自嘲》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辛弃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这次活动的开场是由你来主持的。你准备的开场白中有这样的语句一一“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画线语句你觉得读起来特别带劲。请你细品一下原因。 【答案】 (1)D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十分有气势,容易激发爱国情怀。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

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D项错误。改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杜甫——《春望》。

(2)“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明显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从语气上讲,读起来十分有气势,容易激发爱国情怀,突出主题。 故答案为:(1)D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十分有气势,容易激发爱国情怀。

【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理解诗句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信息与题目要求对应比较,归纳辨析,D项作者和篇名不对。

(2)考查修辞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句式整齐,用于抒情增强气势。

19.阅读“我看了看他的手……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完成后面的题目。 (1)选文第①段对于勒的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2)选文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3)选文最后“紫色的阴影”有什么表达效果?

(4)这篇小说是从儿童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答案】 (1)外貌描写突出于勒的不幸遭遇和穷困悲惨的境况。

(2)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于勒与“我”、“我”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题。

(3)用“紫色的阴影”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快活、骄傲形成鲜明的对比。

(4)①“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从“我”的角度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②通过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对比,表现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冷酷无情,批判以金钱为标准的人际关系;③通过涉世未深的“我”和饱经世事的父母的对比,体现社会生活中菲利普夫妇这类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让读者深入思考这种冷酷人性的社会根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外貌描写的表达作用。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运用外貌描写,突出于勒的不幸遭遇和穷困悲惨的境况。

(2)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方法。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于勒与“我”、“我”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题。 (3)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着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景物描写与前面相比由轻快明朗转变为阴郁沉重,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4)本题考查第一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从“我”的角度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通过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对比,表现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冷酷无情,批判以金钱为标准的人际关系;通过涉世未深的“我”和饱经世事的父母的对比,体现社会生活中菲利普夫妇这类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让读者深入思考这种冷酷人性的社会根源。

故答案为:(1)外貌描写突出于勒的不幸遭遇和穷困悲惨的境况。

(2)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于勒与“我”、“我”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题。

(3)用“紫色的阴影”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快活、骄傲形成鲜明的对比。

(4)①“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从“我”的角度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②通过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对比,表现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冷酷无情,批判以金钱为标准的人际关系;③通过涉世未深的“我”和饱经世事的父母的对比,体现社会生活中菲利普夫妇这类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让读者深入思考这种冷酷人性的社会根源。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外貌描写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本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注意是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3)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4)本题考查第一人称的好处。答题时应注意,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0.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 )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 )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

(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màn)________步 (fēi)________红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 【答案】 (1)漫;绯 (2)发缘;发源 (3)清澈明亮 (4)④比喻

【解析】【分析】(1)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注意“漫”“绯”的书写。漫步:指悠闲地随意走。绯红: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红色的一种,艳丽的深红、鲜红、通红、深红色。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发缘”不是词语。发源:指 (河流)开始流出。借指事物的开端。故应改成“发源”。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澄明”的意思是:清澈明洁(亮)。(4)把“自己的身影”比喻成“点点微尘”。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 漫 ; 绯 ⑵ 发缘 ; 发源 ⑶ 清澈明亮 ⑷ 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字、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 写。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意义。

⑷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语义,辨析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