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上林县三黎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来源:独旅网


广西上林县三黎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文章通过分析三黎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及交代矿床类型。

标签:广西 铅锌矿 地质特征

广西上林县三黎铅锌矿属湘中-桂中被动陆源盆地与右江前陆盆地的交汇部位,位于广西重要的成矿带上,区域矿产丰富,褶皱断层发育,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对于该区铅锌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地层简单,仅出露寒武系(∈)、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1l)及第四系(Q)地层。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80~105°,倾角65~70°。

寒武系(∈):岩性为一套灰黑色中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与薄层状轻变质页岩互层或夹层,上部页岩较多,夹一层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下部长石石英砂岩较多,偶见交错层理;岩层厚度大于1373米。矿体主要产于本层位中。

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1l):以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底部为一层含砾粗砂岩,与下伏寒武系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厚278米。

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矿区内的覆盖层以及山谷低洼地带,为灰黄色粘土、亚粘土,一般厚为0~10米。

1.2构造

区域上,本矿区位于湘中-桂中被动陆源盆地与右江前陆盆地的交汇部位,大明山背斜东南翼,有一条走向近于北西向的马山古零—明亮隐伏大断层从矿区的东南部约2公里处斜插而过。受其影响,本矿区范围内次级断裂十分发育,在矿区内有两组,一组为北北西向,属赋矿构造;另一组为东西向断裂,主要为石英脉填充,对本矿床无破坏作用。

F1断裂:是本区铅锌矿的主要容矿构造,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长约3公里,宽2~8米,呈“S”走向,倾角70~85°。岩石较破碎,矿体在断裂带中呈脉状或透镜体、扁豆状产出。矿体受构造控制,同样也受岩性制约,一般同一构造条件下,白云质灰岩是成矿的有利岩性。

1.3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整体形态呈脉状及透镜状、扁豆状产出,近南北向展布。矿体总体倾向东,倾角75°~80°,见矿厚度0.3~2.06米,局部达3米;矿化不太均匀。矿体中常有夹石,夹石的岩性为硅化石英砂岩及大理石化白云质灰岩,夹石在矿体中分布无规律。Ⅰ、Ⅱ号矿体分别分布在矿区F1断裂带的北、南端。Ⅰ号矿体规模较大、Ⅱ号矿体较小。因探矿工程有限,Ⅰ、Ⅱ号矿体均未控制其斜深,

Ⅰ号矿体:

Ⅰ矿体分布在矿区F1断裂带的北端。呈脉状、透镜状、串珠状产出,近南北展布,长390米,其南端明显尖灭、北端延伸至另一矿区,矿体总体倾向东,倾角75°~78°,斜深大于100米,见矿厚度0.6~2.0米,局部达3米;矿体围岩中常见一条宽约10cm的石英脉。矿化不太均匀。矿体中常有夹石,夹石的岩性为硅化石英砂岩及大理石化白云质灰岩,夹石在矿体中分布无规律。

Ⅱ号矿体:

分布在矿区F1断裂带的南端。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产出,近南北展布,长约132米,其南、北端尖灭、矿体总体倾向东,倾角76°~80°,斜深大于60米,见矿厚度0.5~2.0米,局部可达2.6米;矿化不均匀。矿体中常有夹石,夹石的岩性为硅化石英砂岩及大理石化白云质灰岩,夹石在矿体中分布无规律。

矿石品位为:Pb 0.85—5.62%,Zn1.22-5.473%,Ag6.52—31.282g/T;矿石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伴生少量磁黄铁矿、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1.4矿石特征

根据采出的矿石观察,矿石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块状矿:黑色—灰色、块状;具明显的四方晶体,含少量的炭质和石英,此类矿石主要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少量磁黄铁矿、辉银矿,主要产于破碎带与围岩接触部位。

(2)浸染状矿石:灰色—青灰色,呈块状、浸染状。该类矿石占大部分,主要呈浸染状、脉状填充在青灰色的砂岩及页岩中,铅锌品位在0.8~4%之间,最高可达5.62%。矿体中以这类矿石为主。

1.5围岩及蚀变

本矿区的围岩主要为寒武系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白云质灰岩。从岩性上看,长石石英砂岩含矿性差,白云质灰岩含矿性高,容易形成富矿体。

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常见石英脉呈小脉状产出,脉宽6~10cm,最宽达20cm。局部有大理石化、绿泥石化。

1.6矿床成因类型

本矿区的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交代填充型矿床。

2矿石质量特征

2.1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有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压碎结构、中粒结构、其中后两种结构为主要结构。

(2)矿石构造有块状、角砾状、肾状及浸染状构造。其中塊状状、角砾状构造为主要构造。

2.2矿石的矿物组分及含量

矿石中的矿物组分较简单,主要有用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其次为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微量方解石、绢云母、炭质、偶见白云石。

磁黄铁矿:在矿石中含量变化不大,从0.1~2%,一般0.2~1.3%。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度一般0.02~0.60mm。绝大部分磁黄铁矿粒常紧密地互相结合组成连晶体,呈致密状产出。

闪锌矿:一般含量2~4%,最高达6.23%。呈他形粒状,粒度0.03~0.20mm。常与方铅矿紧密连生或石英脉的裂隙充填交代。

方铅矿:一般含量2.5%左右,最高达5.08%。主要为他形粒状,粒度0.01~0.15mm。部分为立方体自形晶,大者达8mm。常与闪锌矿紧密连生。

石英:半自形~自形粒状,小部分为他形粒状,一般属中粒(0.12~0.60mm),在矿石中的含量为10~60%。

2.3矿石的化学组分及含量

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为锌、铅。其次为银等。有害组分为砷、氟、碳。

(1)有益组分

①锌:主要赋存在闪锌矿(ZnS)中,矿带锌平均品位4.151%。单工程平均品位最低1.22%,最高6.23%,单个样品高达12.56%。

②铅:主要赋存于方铅矿(PbS)中,与闪锌矿共生,也常与黄铁矿连生。其含量变化大,就单工程平均品位而言,低者<0.1%,高者达5.62%,平均品位

1.78%,单样最高达6.43%。

③银:矿石中银的含量一般10.1~38g/t,镜下未发现单独的银矿物。主要赋存在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矿带平均品位34.45 g/t。

(2)有害组分

①砷、氟在矿石中含量极微,含As0.0002~0.00025%,含F0.006~0.0017%,均未超过As0.1%、F0.05%的最大允许含量。

3结论

(1)矿区位于大明山多金属成矿带,区域上已发现铜、金、铅锌等多处矿床及矿体,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2)本矿区的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交代填充型矿床。

(3)本矿区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后续找矿工作的重点是下伏寒武系地层中的断层破碎带,结合区域资料及物化探异常,相信本矿区的找矿会有较大突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