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来源:独旅网
人均GDP与消费的计

量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 [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的计量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GDP不断攀升,更是在2008以来的金融危 机

中持续站稳脚步。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与国民消费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扩大内 需,促进人民消费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 采用计量分析的方式,研究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均GDP 居民人均消费 回归分析 一、 概念

、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 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 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 合。 n

居民消费:居民消费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最终用于生活消费的所有货 物和服务支出。在我国,居民消费按用途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包括自有住房服 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实物消 费、银行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其他等11类。

人均GDP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准则,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 费水平以及购买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研究人均GDP与 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也是分析我国经济状况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 研究现状

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硏究中国全体居民的消 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对于探寻居民消费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居民消费的发展 趋势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对于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多种,可细分为人均GDP与居民 用于旅游的消费的关系研究,人均GDP与居民用于基本生活用品,如粮食、居住等之间 的关系研究,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研 究,长期的研究均表明,居民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所以促进居民 消费,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扩大内需,对于提升GDP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 三、 我国人均GDP的分析

1. 我国人均GDP的状况

由上图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持续增长,到2012年止, 我国人均GDP较1978年,增长100倍。21世纪以来,增长速度加快,平均每年递 增%,其中有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10%。而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的GDP平均 每年增长速度都在3%左右,亚太地区发展较快的国家或地区(如韩国、新加坡、泰国 等)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5%〜8%左右。

2. 我国人均GDP的影响因素

从需求角度分析,拉动我国GDP增长的因素有三大块:最终消费(总消 费)、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三个组成部分中对GDP增长 贡献率最大的是最终消费,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是我国 GDP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并且以拉动内需为主。另外,投资也是决定人均GDP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近年来,由于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大大提 升,中国已经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也持续攀升, 2013年,中国进岀口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一,山此可见,出口对于我国人均GDP的影响 正在不断加大。

其次另外,产业结构划分对于人均GDP也有一定影响。就我国现状而言,较注重第 三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作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对GDP的贡献是最大的。而第一产业与 人均GDP的关系则是呈负相关关系,控制第一产业的比例,对于人均GDP的增长很重 要。

另外,地域也影响着GDPo 111于我国的特殊形势,地域的差别较大,不同城市地区 的GDP存在较大不同。我国人均GDP的区域差别表现为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的趋势, 这受城市规

模的大小,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 四、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分析

1.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现状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居民人 均消费增长趋势明显,增长速度快;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长趋势平缓。并且,城镇居民 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差距巨大。

2. 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

首先,财政收支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决定一个 地区或国家的资源分配,其中就包括居民的工资状况,从而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 居民购买力的高低,进而影响消费。

其次,商品的价格影响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与商品价 格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指标,商品价格的高低对于居民购买力水平具有较大影响。商品价 格高,相对居民购买力将降低,商品价格低,相对居民购买力升高,居民将更偏向于消 费。

再次,消费偏好是对居民人均消费的主观影响。消费品有质量高低,档次的区别, 不同的人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消费品的喜好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消费偏好受收 入水平的影响,以及具有地域差别。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地区的人的认知不同,购买 力水平也不同。

同时,国家政策对消费也有影响。如银行利率水平,若银行利率偏高,居民将多数 收入存入银行,无疑将减少消费支出,降低人均消费;另外,还有税收政策,从我国现 行税收制度来看,政府制定了许多直接有利于储蓄的减免措施,如对银行储蓄存款利息、 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等,这些措施使得税收对于居民在储蓄 和消费决策中有利于储蓄,使得我国居民储蓄倾向偏高,消费倾向偏低。 五、 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讣年鉴: 1. 人均GDP

2. 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消费

人均GDP 城镇人均消费 农村人均消费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185 16500 20169 23708 25608 30015 35198 38420 4998 5309 6030 6511 7182 7943 8670 9998 11243 12265 13472 15161 16674 1670 1741 1834 1943 2185 2555 2829 3224 3661 3994 4382 5221 5908 六、模型的建立

1. 变量的设定

本文硏究人均GDP与居民人均消费的关系,分析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GDP的 影响,所以,以我国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Y),以我国城镇人均消费为解释变量 Xb农村人均消费为解释标量X2,简单地阐述居民消费对人均GDF的影响。

下图为釆用Eviews分析所得散点图: 人均GDP(Y)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XI)的关系: 人均GDP(Y)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X2)的关系:

2. 建模:由上图可以看出XI, X2分别与Y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所以根据

建模的U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初步佔计并建立的模型为:Y二c+dXl+bX2。

3. 参数估计及检验 3. 1多重共线性检验

从表中可以分析,Y和XI的相关系数最为明显,同时x2的相关系数也极 高,同时xl与x2之间的相关系统达到,相关性也非常高。

应用Eviews进行分析得下表: 根据图中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为:

Y 二++

七、回归分析

1 •经济意义分析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二++,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

消费对应的参数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应的参数为,常数项为. 残差平方和是2778717,对数似然值是。

1978年至2012年之间,人均GDP与居民人均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说明我国人 均GDP受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非常大。当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每增加一元,中国人均GDP 将增加元;当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每增加一元,中国人均GDP将增加元。

2. 拟合优度检验

由图中数据得到,宀,修正的可绝系数为尸二,说明模型对于样本的拟合度很高。 3. T检验

分别针对沪0, b二0,给定显着性水平& = 0.05,查亡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

1二10,临界值7 (n-k-1)=,由上所得数据可知,与°、b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

为,,其绝对值均大于了(n-k-1)=,这说明分别都应当拒绝a=0, b=0,,

也就是说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XI),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X2)分别对被解释变量“人均GDP”Y都有显着的影响。 4. F检验

针对H。:沪b二0,给定显着性水平& = °・°5,查F分布表得自由度为k-

1=1和n-k=12的临界值 (1,12)=,由上可得F二,由于F=> (1,12)=,应拒绝原假 设

Fa

Fa

丹。:沪b二0,说民回归方程显着,即解释变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XI), “农村 居民人均消费”(X2)联合起来确实对“人均GDP” Y有显着影响。

八. 结论及建议

由上文可知,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居民消费的 提高,对于提升GDP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人均GDP的提升,对于促进居民消费也具有 积极作用。针对如何提高居民消费,保持持续的人均GDP提升,提出以下儿点建议:

1. 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若要扩大内需,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国家及政府应注重的部分,尤其我国中低收入人群占居民的绝大 部分,所以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降低贫富差距,对于提升居民消费,具有重大意 义。

2. 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均衡城市及农村的消费。经过对我国城镇及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城镇居民人均 消费已经达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7倍之多,并且经过回归分析可知,农村居民人均消 费对人均GDP的影响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大,所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缩小城乡差 距,对于提升人均GDP具有显着意义。

3. 建立通货膨胀预警和调节机制,保证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通货膨胀 对我国居民消费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货币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实际收入下 降,若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物价下跌时,消费 倾向就会下降。控制物价水平,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合理调控物价,控制通货膨 胀。因为通货膨胀增加了不确定性,使得货币购买力下降。

参考文献:1 •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

2. 我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的回归分析 3.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