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州教育信息化学校建设标准

来源:独旅网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建设标准

(修订稿)

为贯彻落实《苏州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要求,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的建设,根据《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稿)》,并结合以前实验学校的评估验收情况,特制定本修订稿.

一、组织落实

1、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按照《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要求,制定本校的信息化建设短期、中期规划。

2、建立以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研、教科、技术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学校信息化工作.

3、学校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与学科教研组同级建制.其人员数量要求为: 高级中学(含职业学校):专兼职人员不少于4人(其中有2名专职人员); 初级中学:专兼职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有1名专职人员);

小学:专兼职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有1名专职人员)。信息技术教研组有明确的职责规范.

二、硬件建设:

4、城区学校及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建制学校全部实现宽带接入。 5、建成校园网,做到班班通(每个班级和办公室都有端口). 6、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逐步达到1:8。

7、学校建成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实现办公电脑化,每个教师办公室至少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实现校内互通. 三、软件建设

8、建有学校主页、教研组网页、班级网页及师生网页等,并定期更新。 9、按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标准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保证学生上课一人一机.

10、积极主动、自主开发学校教学软件,学校有一整套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开发、教学和管理的措施和制度。 11、学校建有较为丰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资源库。 四、网络管理

12、校园网管理制度完善,落实到位。 13、重视校园网安全管理,不使用盗版软件. 五、师资队伍

14、在职教师按规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合格率达省教育厅规定的标准。 15、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途径,中青年教师基本都能使用电脑或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整合课的评比及研讨活动。 16、网管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和效率. 六、经费投入

17、保证经费.学校安排年度预算时,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投入占学校设施设备投入的30%以上,其中软件、硬件投入比逐步到达1:1。 18、规范收取电教费,合理使用电教费。 七、实验性

19、学校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验。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际,立有专门的研究课题,并取得明显成效.

20、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整体要求,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途径,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评估细则

(修订稿)

一、说明

1、本细则根据《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建设标准》制订。

2、本细则采用二级指标三级等第制,A级指标有7项,加分项目1项,B级指标有22项,基本总分值150分。

3、总分达120分以上的为实验学校.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对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富有特色、做出成绩以及评估前两年内在省、市教育信息化专题会议上受表彰或作现场展示的学校予以加分,并计入总分。

4、评估验收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看现场、听课等形式。 5、评估验收采用打分办法,各项指标在规定分值内由评估小组评议打分.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评估验收 1、尚未建成校园网的;

2、学校未按《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标准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 3、在职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比例未达标的; 4、当年校园网络安全出现严重事故的。

5、未按规定规范收取、缴纳和使用电教费。 三、评分总表

A级指标 A1组织落实 A2硬件建设 A3软件建设 A4网络管理 A5师资队伍 分值 15分 30分 25分 10分 20分 所占比例 10% 20% 16。7% 6.7% 13.3% 得 分 备 注 A6经费投入 A7实验性 总 计 四、评分细表 A级 指标 B级 20分 30分 150分 13。3% 20% 100% B级指标内容 指标 1、根据《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要求,A1 组织 落实 15分 教研组 A2 B4 7、学校实现宽带接入。 宽带接入 B5 校园网 8、学校建成并开通校园网,做到班班通网络. B1 规划 制定学校规划。 2、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B2 领导 小组 B3 信息技术 3、建立以一把手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教研、教科、技术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4、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每学期不少于2次) 分值 备注 3 2 3 2 5、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与学科教研组同级建制。 2 6、有明确的职责规范,工作正常开展。 3 5 5 硬件 建设 B6 人机比 B7 9、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达1:8 5 10、学校建成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向师生开放。 5 11、学校建成多媒体网络教室。(500—1000人23 网络教室 个,1000人以上3—4个)。 12、每个教师办公室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并实现校内互通。 B8 4 办公系统 13、实现校园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并可上Internet。 30分 B9 A3 网站建设 软件 建设 25分 B11 资源建设 B10 15、按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人人会上网. 课程开设 16、学生上课一人一机。 17、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积极自主开发教育软件. 18、建设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库,逐步办出学校特色。 19、鼓励教师参与市级教育资源库建设,并在学校考核、评先政策中有所体现。 A4 B12 20、学校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14、学校建立网站,有专人负责,定期更新。 3 5 7 3 4 3 3 3 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 21、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校园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5 B13 软件使用 10分 23、师资配备数量要求:高级中学(含职业学校)B14 师资配备 A5 师资队伍20分 B16 教育整合 B15 师资培训 专兼职人员4—7人(其中2名专职人员);初级中学专兼职人员3—6人(其中1名专职人员);小学专兼职人员2-5人(其中1名专职人员)。 24、在职教师按规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并与职称晋升挂钩。 25、网管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与数量。 26、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途径,中青年教师(指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的在职教师)基本都能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50%以下不计分)。 A6 经费投入 20分 27、学校安排年度预算时,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投入占学校设施设备总投入的30%以上。 B17 28、软、硬件投入比逐渐达到1:1. 10 5 5 5 22、校园内不使用盗版软件。 2 5 5 保证经费 29、规范收取电教费,合理使用电教费.提供三年来电教费收费、缴费、使用费一览表及原始票据等 5 B18 A7 实验性 30分 B20 课程改革 29、运用网络技术,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使用电脑与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科达80%以上。 两10 课堂教学 年来开整合课的年级组数量达80%. B19 3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科研,有专项研究课题,并取得一定教育科研 成效. 31、贯彻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创新,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B21 师生参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相关学科竞赛获团体奖。(省级以上5分,市级以上3分,按最高5 10 10 加分项目 竞赛获奖 档计,加分不累计) B22 成果展示 评估前两年内在省、市教育信息化专题会议上受表彰或作现场展示,省级加5分,市级加3分.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