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大全

来源:独旅网
表3-2 冰乙酸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乙酸 分子式:C2H4O2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2630 理 化 性 质 熔点(℃):16.7 相对密度(空气=1):2.07 英文名称:acetic acid 分子量:60.05 CAS号:64-19-7 沸点(℃):118.1 自燃点(℃):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 相对密度(水=1):1.05 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LD50:3530 mg/kg(大鼠经口);1060 mg/kg(兔经皮) LC50:13791mg/m3,1小时(小鼠吸入) 毒性资料 侵入途径 食入、吸入 毒 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害 健康危害 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性 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及 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健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康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危 害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燃 烧 危险特性 爆 炸 禁忌物 危 险 灭火方法 性 燃烧性: 易燃 闪点(℃):40 爆炸极限(%):4%~17%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具有腐蚀性。 碱类、强氧化剂。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泄 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漏 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处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理 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紧急事态抢救防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护 措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施 手部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铝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非罐装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运 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输 (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冻季应保持库温高于16℃,以防凝固。保储 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存 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表3-3 硫酸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硫酸 分子式:H2SO4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302 理 化 性 质 熔点(℃):10.5 相对密度(空气=1):3.4 溶解性: 与水混溶 毒性资料 LD50: 2140mg/kg(大鼠经口) 33LC50: 510mg/m,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2小时(小鼠吸入) 英文名称:Sulfuric acid 分子量: 98.08 CAS号:7664-93-9 沸点(℃):330.0 自燃点(℃):无资料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相对密度(水=1):1.83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食入: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 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 急性中毒危 吸入: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 害 或声门水肿而死亡。 皮肤接触: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毒 眼睛接触: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 害 慢性中毒或性 长期毒性危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及 害 健 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康 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NIOSH/OSHA比照硫酸25mg/m3:连续供气式危 呼吸器、动力驱动装防酸滤毒盒带高效微粒滤层的空气净化呼吸器。50mg/m3:害 装防酸滤毒盒带高效微粒滤层的全面罩呼吸器、装滤毒盒防酸性气体且有高效防护措施 微粒滤层的全面罩空气净化呼吸器、自携式呼吸器、全面罩呼吸器。80mg/m3: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应急或有计划进入浓度未知区域,或处于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状况: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逃生:装滤毒盒防酸性气体且有高效微粒滤层的全面罩空气净化呼吸器、自携式逃生呼吸器。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 液雾化吸入。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 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燃烧性:助燃 闪点(℃):无资料 爆炸极限:无资料 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能腐蚀绝大多数金属和塑料、橡胶及涂料。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特殊灭火程序: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一面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消防救护人员的防护: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燃 危险特性 烧 爆 炸 禁忌物 危 险 灭火方法 性 泄 漏 处 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 防 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措 手部防护:戴橡皮手套。(耐酸碱) 施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耐酸碱)。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运 不可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输 储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应与易燃、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 存 表3-4 四氢呋喃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四氢呋喃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2071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恶心、头晕、头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能引起肝、肾损害。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因脱脂作用而发生皮炎。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化学品英文名称: tetrahydrofuran CAS No. 109-99-9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与酸类接触能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反应剧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300 前苏联MAC(mg/m3): 100 TLVTN: OSHA 200ppm,590mg/m3; ACGIH 200ppm,590mg/m3 TLVWN: ACGIH 250ppm,737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易挥发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 熔点(℃): -108.5 沸点(℃): 65.4 相对密度(水=1): 0.8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2.5 =1): 分子量: 72.11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5.19 分子式: C4H8O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15.20(15℃) 临界温度(℃): 26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无资料 数值: 闪点(℃): -20 引燃温度(℃): 230 爆炸上限%(V/V): 12.4 爆炸下限%(V/V): 1.5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化学合成中间体、分析试剂。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酸类、碱、强氧化剂、氧。 避免接触的条件: 空气。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816 mg/kg(大鼠经口) LC50:61740mg/m3,3小时(大鼠吸入)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把废液浓缩,再在一定的安全距离之外敞口燃烧。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1042 UN编号: 2056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表3-5 盐酸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盐酸 分子式:HCl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2507 理 化 性 质 熔点(℃):14.8(纯)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毒性:LD50:900mg/kg(兔经口) LC50:3124ppm 1h(大鼠吸入)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 液雾化吸入。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 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 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 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 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遇氰化物会产生剧毒气体;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有腐蚀性;有毒或其蒸气有毒;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本身不燃。 英文名称:Hydrochloric acid 分子量:36.46 CAS号:76-47-01-0 沸点(℃):108.6(20%)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0 相对密度(水=1):1.26 健康危害 毒害 性及 健康 危害 急救措施 燃烧 危险特性 爆炸 危险 禁忌物 性 灭火方法 迅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泄漏 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处理 内。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并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 防 逃生时,检验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措 手部防护:戴橡皮手套。 施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其它: 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易燃、可燃物储 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运 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表3-6 高氯酸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高氯酸,过氯酸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798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腐蚀性。皮肤粘膜接触、误服或吸入后,引起强烈刺激症状。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室温下分解,加热则爆炸。无水物与水起猛烈作用而放热。具有强氧化作用和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 考虑到火场中可能存在有机物会引起爆炸,不可轻易接近。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碱类、胺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碱类、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化学品英文名称: perchloric acid CAS No. 7601-90-3 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 熔点(℃): -122 沸点(℃): 130(爆炸) 相对密度(水=1): 1.7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无资料 =1): 分子量: 100.46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分子式: HClO4 饱和蒸气压(kPa): 2.00(14℃) 临界温度(℃):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无资料 数值: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溶解性: 与水混溶。 主要成分: 含量:优级纯、分析纯均在70~72%之间。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用于高氯酸盐制备,也用于电镀、人造金钢石提纯和医药等。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酸、强碱、胺类、酰基氯、醇类、水、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400 mg/kg(犬经口) LC50:无资料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15 UN编号: 1873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表3-7 硝酸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硝酸 分子式:HNO3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2285 理 化 性 质 熔点(℃): -42(无水) 溶解性:与水混溶。 侵入途径 吸入、皮肤 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粘膜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皮肤接触引起灼伤。口服硝酸,引起上消化道剧痛、烧灼伤以至形成溃疡;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至窒息等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 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燃烧 危险特性 爆炸 危险 灭火方法 性 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具有强腐蚀性。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英文名称:Nitric acid 分子量:63.01 CAS号:7697-37-2 沸点(℃): 86(无水)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 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 相对密度(空气=1): 2.17 健康危害 毒害 性及 健康 危害 急救措施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泄漏 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收处理 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防 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措 手部防护:戴橡皮手套。 施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其它: 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应与易燃、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储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表3-8 高锰酸钾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高锰酸钾 分子式:KMnO4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813 UN编号:1490 理 化 性 质 熔点(℃): 相对密度(空气=1): LD50:109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食入、吸入 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口服剂量大者,口腔粘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烧性: 闪点(℃): 爆炸极限(%): 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硫、铝、锌、铜及其合金、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剂: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特殊灭火程序: 消防救护人员的防护: 英文名称:potassium permanganate 分子量: 158.03 CAS号:7722-64-7 沸点(℃): 自燃点(℃): 外观与性状: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 相对密度(水=1):2.7 溶解性: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 毒性资料 侵入途径 毒 健康危害 害 性 及 健 康 危 急救措施 害 燃 烧 危险特性 爆 炸 禁忌物 危 险 灭火方法 性 泄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漏 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处 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理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防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护 手部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措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施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运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输 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储 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存 密封。应与还原剂、 表3-9 重铬酸钾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重铬酸钾,红矾钾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2817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为致癌物,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遇强酸或高温时能释出氧气,促使有机物燃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水时与硫化钠混合能引起自燃。与硝酸盐、氯酸盐接触剧烈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砂土灭火。 化学品英文名称: potassium dichromate CAS No. 7778-50-9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0.05[CrO3]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OSHA 0.1mg[CrO3]/m3[上限值]; ACGIH 0.05mg[Cr]/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桔红色结晶。 熔点(℃): 398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2.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无资料 =1): 分子量: 294.21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分子式: K2Cr2O7 主要成分: 含量:工业级 一级、二级≥98.0%。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无资料 数值: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主要用途: 用于皮革、火柴、印染、化学、电镀等工业。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酸类、活性金属粉末、硫、磷。 避免接触的条件: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9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刺激性: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520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表3-10 正丁醇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丁醇,正丁醇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2671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化学品英文名称: butyl alcohol CAS No. 71-36-3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200 前苏联MAC(mg/m3): 10 TLVTN: OSHA 100ppm,304mg/m3; ACGIH 50ppm[皮][上限值] TLVWN: ACGIH 50ppm,152mg/m3[皮]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熔点(℃): -88.9 沸点(℃): 117.5 相对密度(水=1): 0.8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2.55 =1): 分子量: 74.12 燃烧热(kJ/mol): 2673.2 分子式: C4H10O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0.82(25℃) 临界温度(℃): 28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0.88 数值: 闪点(℃): 35 引燃温度(℃): 340 临界压力(MPa): 4.90 爆炸上限%(V/V): 11.2 爆炸下限%(V/V): 1.4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增塑剂、医药、喷漆,以及用作溶剂。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酸、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360 mg/kg(大鼠经口);3400 mg/kg(兔经皮) LC50:2424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552 UN编号: 1120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薄钢板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花格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表3-11 苯酚

特别警示 无色或白色晶体,有特殊气味。在空气中及光线作用下变为粉红色甚至红色。可混溶理 化 特 性 于乙醇、醚、氯仿、甘油。分子量94.11,熔点40.6℃,沸点181.9℃,相对密度(水=1)1.13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4,饱和蒸气压0.13kPa(40.1℃),燃烧热3050.6kJ/mol,临界温度419.2℃,临界压力6.13MPa,辛醇/水分配系数1.46,闪点79℃,引燃温度595℃,爆炸极限1.3%~9.5%(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生产酚醛树脂、双酚A、己内酰胺、苯胺、烷基酚等。在石油炼制工业中用作润滑油精制的选择性抽提溶剂,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有毒固体,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危 害 信 息 【健康危害】 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和损害肝、肾功能。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表现为心律失常、休克、代谢性酸中毒、肾损害等,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10(皮)。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安 全 措 施 【操作安全】 (1)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 (2)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苯酚检测仪和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3)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库房温度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2)苯酚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定期检查苯酚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泄漏。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 3【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待处置。 固体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25m;如果为大量泄漏,则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表3-12 发烟硝酸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发烟硝酸 724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不适。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通过切割伤、擦伤或病变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如未及时、适当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 燃爆危险: 腐蚀品.一级无机酸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 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就医。 食入: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有机物如松节油,H发孔剂等能立即燃烧。遇强还原剂能引起爆炸,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气体。 灭火方法: 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 化学品英文名称: Nitric Acid Fuming CAS No. 52583-42-3 应急处理: 保证充分的通风。清除所有点火源,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蒸汽、烟雾、气体或风尘。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清除所有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爆设备。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在通过良好处进行操作,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远离人员、火花、明火和热表面。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 储存注意事项: 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EN14042 工作场所空气 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GBZ/T160.1-GBZ/T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工程控制: 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器和淋浴设施。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灯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呼吸系统防护: 如果蒸汽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型(EN14387)防毒面具筒。 眼睛防护: 佩戴化学护目镜。 身体防护: 穿阻燃防静电防护服和抗静电的防护靴。 手防护: 戴化学防护手套(如丁基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含硝酸97.5%,水2%,氧化氮0.5%的发烟硝酸为淡黄色到红褐色透明液体. 含硝酸86%,水5%,氧化氮6%~15%, 有强烈腐蚀性, 露置空气冒烟,能与水任意混溶,有强氧化性。 熔点(℃): 沸点(℃): 分子式: 饱和蒸气压(kPa): 8.26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 数值: 闪点(℃): 引燃温度(℃): 溶解性: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42 86 HNO3 相对密度(水=1): >1.48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分子量: 燃烧热(kJ/mol): 1.5 63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产品:如需求医,随手携带产品容器或标签。不洁的包装/包装物清空后仍可能存在残留物危害,应远离热和火源,如有可能返还给供应商循环使用。 运输信息 UN编号: 包装类别: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表3-13 正己烷

正己烷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正己烷 分子式:C6H14;CH3(CH2)4CH3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2789 UN编号:1208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熔点(℃):-95.6℃ 相对密度(空气=1):2.97 沸点(℃):68.7℃ 自燃点(℃): 相对密度(水=1):0.66 英文名称:n-hexane;Hexyl hydride 分子量: 86.17 CAS号:110-54-3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属低毒类。 3急性毒性: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人吸入12.5g/m,轻度中毒、头痛、恶 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毒性资料 3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6g/m/天,143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 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毒 缩。 害 性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及 健 康 危 害 急性中毒危吸入: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害 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或皮肤接触: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长期毒性危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害 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 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烧性: 闪点(℃):-25.5℃ 爆炸极限(%):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特殊灭火程序: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消防救护人员的防护: 燃 烧 危险特性 爆 炸 危 险 灭火方法 性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泄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漏 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处 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理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防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护 手部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措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施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表3-14 乙醇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乙醇 分子式:C2H6O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2568 UN编号:1170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熔点(℃):-114.1 相对密度(空气=1):1.59 沸点(℃):78.3 自燃点(℃): 相对密度(水=1):0.79 英文名称:ethyl alcohol 分子量:46.07 CAS号:64-17-5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资料 LD50:7060 mg/kg(兔经口);7430 mg/kg(兔经皮) LC50:37620 mg/m3,10小时(大鼠吸入) 毒 害 性 及 健康危害 健 康 危 害 急救措施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烧性:易燃 闪点(℃):12 爆炸极限(%):3.3-19.0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燃 烧 危险特性 爆 炸 禁忌物 危 险 灭火方法 性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泄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漏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处 理 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防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护 手部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措 身体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施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运 胺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输 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储 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存 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表3-15 二氯甲烷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氯甲烷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急性中毒: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则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重者昏迷,可有肺水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皲裂等。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chloromethane CAS No. 75-09-2 中国MAC(mg/m3): 200 前苏联MAC(mg/m3): 50 TLVTN: OSHA 500ppm; ACGIH 50ppm,175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熔点(℃): -96.7 沸点(℃): 39.8 相对密度(水=1): 1.3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2.93 =1): 分子量: 84.94 燃烧热(kJ/mol): 604.9 临界压力(MPa): 6.08 分子式: CH2Cl2 饱和蒸气压(kPa): 30.55(10℃) 临界温度(℃): 23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1.25 数值: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615 主要成分: 含量: 工业级 一级≥99.0%; 二级≥98.0%。 爆炸上限%(V/V): 19 爆炸下限%(V/V): 12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碱金属、铝。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600~2000 mg/kg(大鼠经口) LC50:88000mg/m3,1/2小时(大鼠吸入)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552 UN编号: 1593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表3-16 乙腈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乙腈,甲基氰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2622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乙腈急性中毒发病较氢氰酸慢,可有数小时潜伏期。主要症状为衰弱、无力、面色灰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胸痛;严重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紊乱,呼吸浅、慢而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细而慢,体温下降,阵发性抽搐,昏迷。可有尿频、蛋白尿等。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燃烧时有发光火焰。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化学品英文名称: acetonitrile CAS No. 75-05-8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易(可)燃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3 前苏联MAC(mg/m3): 10 TLVTN: OSHA 40ppm,67mg/m3; ACGIH 40ppm,67mg/m3 TLVWN: ACGIH 60ppm,101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 -45.7 沸点(℃): 81.1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2 =1): 分子量: 41.05 燃烧热(kJ/mol): 1264.0 临界压力(MPa): 4.83 分子式: C2H3N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7℃) 临界温度(℃): 274.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0.34 数值: 闪点(℃): 2 引燃温度(℃): 524 爆炸上限%(V/V): 16.0 爆炸下限%(V/V): 3.0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维生素B1等药物,及香料、脂肪酸萃取等。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酸类、碱类、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金属。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730 mg/kg(大鼠经口);1250 mg/kg(兔经皮) LC50:12663mg/m3,8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 mg/kg/20天,2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500mg,轻度刺激。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159 UN编号: 1648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易燃物或可燃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表3-17 双氧水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过氧化氢、双氧水 分子式:H2O2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903 UN编号:2015 理 化 性 质 熔点(℃):-2(无水) 相对密度(空气=1):--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 分子量: 34.01 CAS号:7722-84-1 危害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沸点(℃):158(无水) 自燃点(℃):-- 相对密度(水=1):1.46(无水)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健 康 健康危害 危 害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烧性: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 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燃 烧 危险特性 爆 炸 危 险 性 禁忌物 灭火方法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泄 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 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处 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理 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防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护 手部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措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施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双氧水应添加足够的稳定剂。含量≥40% 的双氧水,运输时须经铁路局批准。双氧水限用全钢棚车按规定办理运输。试剂包装(含量<40% ),可以按零担办理。设计的桶、罐、箱,须包装试验合格,并经铁路局批准;含量≤3%的双氧水,可按普通货物条件运输。铁路运输时 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运 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输 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储 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存 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表3-18 石油醚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石油醚,石油精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1965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化学品英文名称: Petroleum ether CAS No. 8032-32-4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OSHA 100ppm; ACGIH 300ppm,1370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 熔点(℃): <-73 沸点(℃): 40~80 相对密度(水=1): 0.64~0.6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2.50 =1):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主要成分: 戊烷、己烷。 饱和蒸气压(kPa): 53.32(20℃) 临界温度(℃):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无资料 数值: 闪点(℃): <-20 引燃温度(℃): 280 爆炸上限%(V/V): 8.7 爆炸下限%(V/V): 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及作为油脂的抽提用。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0 mg/kg(小鼠静脉) LC50:无资料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002 UN编号: 1271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表3-19 甲醇

特别警示 理 化 特 性 有毒液体,可引起失明、死亡。 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酮类、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32.04,熔点-97.8℃,沸点64.7℃,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临界压力7.95MPa,临界温度240℃,饱和蒸气压12.26kPa(20℃),折射率1.3288,闪点11℃,爆炸极限5.5%~44.0%(体积比),自燃温度464℃,最小点火能0.215mJ。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溶剂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健康危害】 危 害 信 息 易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 慢性影响: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觉损害。皮肤反复接触甲醇溶液,可引起局部脱脂和皮炎。 解毒剂:口服乙醇或静脉输乙醇、碳酸氢钠、叶酸、4-甲基吡唑。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25(皮);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50(皮)。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安 全 措 施 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打开甲醇容器前,应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33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贮存甲醇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2)设备罐内作业时注意以下事项: ——进入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罐内作业许可证。入罐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隔离、清洗、置换的规定。做到物料不切断不进入;清洗置换不合格不进入;行灯不符合规定不进入;没有监护人员不进入;没有事故抢救后备措施不进入; ——入罐作业前30分钟取样分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氧含量合格方可进入作业。视具体条件加强罐内通风;对通风不良环境,应采取间歇作业; ——在罐内动火作业,除了执行动火规定外,还必须符合罐内作业条件,有毒气体浓度低于国家规定值,严禁向罐内充氧。焊工离开作业罐时不准将焊(割)具留在罐内。 (3)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甲醇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甲醇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 (3)在使用汽车、手推车运输甲醇容器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装运时,应妥善固定。 (4)甲醇管道输送时,注意以下事项: ——甲醇管道架空敷设时,甲醇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甲醇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甲醇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管道消除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单独接地。防雷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0Ω; ——甲醇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甲醇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室内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中或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表3-20 环己烷

环己烷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环己烷 分子式:C6H12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953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6.5 相对密度(空气=1):0.78 沸点(℃):80.7 自燃点(℃): 相对密度(水=1):2.90 英文名称:cyclohexane 分子量:84.16 CAS号:110-82-7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LD50:12705 mg/kg(大鼠经口) 毒性资料 刺激性:家兔经皮:1548mg/2天(间歇),皮肤刺激。 毒 侵入途径 食入、吸入、皮肤接触 害 性 及 急性措施 健 康 危 害 健康危害 燃 危险特性 烧 爆 炸 禁忌物 危 险 灭火方法 性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持续吸入可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和其他一些麻醉症状。液体污染皮肤可引起痒感。 燃烧性: 易燃 闪点(℃):-16.5 爆炸极限(%):1.2~8.4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强氧化剂。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 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泄 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漏 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处 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理 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 眼睛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护 手部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措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施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运 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输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储 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存 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表3-21 氨水(28%)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氨水(浓度20%-25%) 分子式:NH4OH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35 英文名称:ammonia water 分子量:35.05 CAS号:1336-21-6 理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化 熔点(℃): 沸点(℃): 自燃点(℃): 性 相对密度(空气=1): 相对密度(水=1): 质 溶解性:溶于水、醇。 禁配物:酸类、铝、铜。 急性毒性: 属低毒类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 亚急性和慢无资料 性毒性 RTECS BQ9625000 毒 害 性 及 健 康 危 害 侵入途径 食入、吸入 健康危害 环境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对环境有危害。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烧性: 闪点(℃): 爆炸极限(%): 急救措施 燃 烧 爆 炸 危险特性 危 险 性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泄 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处 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置。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防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护 手部防护:戴橡胶手套。 措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 施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运 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输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存 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表3-22 三氯甲烷(氯仿)

特别警示 理 化 特 性 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香甜味。微溶于水,混溶于醇、醚、石油醚、四氯化碳、苯和挥发油。分子量 119.38,熔点-63.5℃,沸点61.3℃,相对密度(水=1)1.5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12,临界压力5.47MPa,临界温度263.4℃,饱和蒸气压21.3kPa(20℃),折射率1.4476。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溶剂及麻醉剂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一般不燃,但长期暴露于明火和高温环境下也能燃烧。 危 害 信 息 【活性反应】 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产生剧毒的光气、氯化氢和一氧化碳。 【健康危害】 能迅速经肺吸收,也能经消化道和皮肤吸收。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可经乳汁和胎盘影响子代。具有较高的胚胎毒性和轻度致畸性。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20。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生产三氯甲烷和大量使用三氯甲烷作为原料生产单位,现场反应、水洗、冷却、干燥、冷凝过程应密封,封闭作业场所应全面通风;防止三氯甲烷及其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在有三氯甲烷存在或使用三氯甲烷的场所,设置三氯甲烷检测报警仪,并与应急通风联锁;少量使用三氯甲烷时,应在通风橱(柜)内进行操作;禁止接触高温和明火。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安 全 措 施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直接接触三氯甲烷,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化学安全防护服。 避免与强氧化剂、碱类、铝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存在三氯甲烷蒸气的场所的管沟应充砂。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三氯甲烷挥发性极强,在大量存在三氯甲烷的区域或使用三氯甲烷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便携式三氯甲烷检测报警仪,并落实人员管理,使三氯甲烷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3可疑人类致癌物。受热可产生剧毒的光气。 (2)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3)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4)重点检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三氯甲烷检测仪、报警器及排风扇;在可能发生三氯甲烷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业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志。 (5)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仓库房温度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应与碱类、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2)三氯甲烷储罐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定期检查三氯甲烷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滴漏。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三氯甲烷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阻火器、危险品标志牌、静电导链),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严禁与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3)输送三氯甲烷溶液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三氯甲烷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三氯甲烷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三氯甲烷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三氯甲烷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对于液体周围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表3-23 异丙醇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异丙醇,2-丙醇 分子式:C3H8O;(CH3)2CHOH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11 理 化 性 质 熔点(℃):-88.5 相对密度(空气=1):2.07 英文名称:isopropyl alcohol 分子量:60.10 CAS号:67-63-0 沸点(℃):80.3 自燃点(℃):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相对密度(水=1):0.79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属微毒类。急性毒性:LD505045mg/kg(大鼠经口);12800mg/kg(兔经皮);人吸入980mg/m3×3~5分钟,眼鼻粘膜轻度刺激;人经口22.5ml头晕、面红,吸入2~3小时后头痛、恶心。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0ppm×24小时/日×3个月,肝、肾功能异常;大鼠吸入8.4ppm×24小时/日×3个月,肝、肾严重损害。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制酒酵母菌200mmol/管。 致癌性:小鼠吸入3000ppm×3~7小时/日×5日/周×5~8月肿瘤发病率增高。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洗胃。就医 燃烧性:易燃 爆炸极限(%):蒸汽与空气形成闪点(℃):22;17.2(闭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式) 3.8%-10.2%(体积) 毒性资料 毒 害 性 及 健康危害 健 康 危 害 急救措施 燃 烧 爆 危险特性 炸 危 险 性 禁忌物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 漏 处 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防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护 手部防护:戴乳胶手套。 措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施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表3-24 乙酸乙酯

特别警示 理 化 特 性 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88.10,熔点-83.6℃,沸点77.2℃,相对密度(水=1)0.9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4,饱和蒸气压10.1kPa(20℃),燃烧热2244.2kJ/mol,临界温度250.1℃,临界压力3.83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73,闪点-4℃,引燃温度426.7℃,爆炸极限2.2%~11.5%(体积比)。 主要用途: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溶剂,及用于染料和一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危 害 信 息 燃。 【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2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00。 【一般要求】 安 全 措 施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应具有防火、防爆、防静电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知识和操作能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防止乙酸乙酯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在有乙酸乙酯存在或使用乙酸乙酯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与应急通风联锁。禁止接触高温和明火。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33高度易燃,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强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进入作业场所时,应去除身体携带的静电。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乙酸乙酯挥发性极强,在大量存在乙酸乙酯的区域或使用乙酸乙酯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2)灌装时控制管道内流速小于3m/s,且有良好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3)避免将容器置于调温环境中,以免发生泄漏和爆炸。 (4)生产装置中宜采用微负压操作,以免蒸气泄漏。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库房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室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爆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高温季节最好早晚运输。 【急救措施】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吸入: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困难,给氧。若呼吸、心跳停止、给予心肺复苏。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尽快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采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周围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表3-25 丙酮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丙酮 分子式:C3H6O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37 UN编号:1090 :-94.6 理化 熔点(℃)性质 相对密度(空气=1):2.00 英文名称:acetone 分子量: 58.08 CAS号:67-64-1 沸点(℃):56.5 自燃点(℃):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相对密度(水=1):0.80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LD50:5800 mg/kg(大鼠经口);20000 mg/kg(兔经皮) 毒性资料 LC50:无资料 侵入途径 呼吸、皮肤、眼睛、食入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毒害 健康危害 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性及 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健康 可致皮炎 危害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火灾危险性类别:甲 燃烧 危险特性 爆炸 危险 性 禁忌物 闪点(℃):-20 爆炸极限(%):2.5-13.0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泄漏 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处理 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 手部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措施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运输 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6℃。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储存 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表3-26 二甲苯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二甲苯;混合二甲苯 分子式:C8H10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358 英文名称:Toluene;methyl benzene 分子量:106.17 CAS号:1330-20-7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47.9~13.3 理化 熔点(℃)性质 相对密度(空气=1):3.66 沸点(℃):144.4~139 自燃点(℃):- 相对密度(水=1): 0.88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资料 毒害 性及 健康 危害 健康危害 LD50 5000mg/kg(大鼠经口) LC50 19747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急救措施 燃烧 危险特性 爆炸 禁忌物 危险 性 灭火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燃烧性:易燃 闪点(℃):33-46.1 爆炸极限(%):1.1-7.0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氧化剂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泄漏 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处理 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灭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 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防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手部防护:戴乳胶手套。 措施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储运 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表3-27 过氧乙酸

特别警示 理 化 特 性 无色液体,有难闻气味。一般商品过乙酸不超过40%,过氧化氢不超过6%,含水和微量硫酸。分子量76.05,熔点0.1℃,沸点105℃,相对密度(水=1)1.15(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6,闪点40.56℃。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硫酸。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包括铝,是强氧化剂。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漂白、催化剂、氧化剂及环氧化作用, 也用作消毒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危 害 信 息 安 遇热、明火易燃。加热至110℃左右或由于自发化学反应发生爆炸。 【活性反应】 在稍高温度下分解产生氧气。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口服可引起中毒性休克和肺水肿。 【一般要求】 有腐蚀性,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接触。 全 措 施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一般操作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戴橡胶手套。大量使用时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戴化学防护眼镜。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碱类、金属盐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新采购或刚经过的运输过氧乙酸不宜立即使用,应当静置至少30分钟以上,消除运输过程中因震动等产生的静电,防止静电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2)避免直接接触过氧乙酸,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3)打开过氧乙酸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4)在进行室内喷洒消毒时浓度不易过高,应按说明进行稀释。在对空气进行熏蒸消毒时,人员应脱离现场,熏蒸结束后要对室内进行通风后人员方可进入。 (5)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应专库储存,专人保管,储存于有冷藏装置、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不燃结构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 (2)注意储存的量不宜过大,尤其要注意储存时应该采用塑料容器,而不能用玻璃瓶等膨胀性较差的容器储存过氧乙酸。必须储存于低温、避光的阴凉处,并采取通风换气措施,防止挥发出的蒸气大量集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储存过氧乙酸的容器应当留有不少于5%的空隙,防止液体蒸发膨胀造成容器爆裂。严禁使用铁器或铝器等金属容器盛装存放。 (3)应与还原剂、碱类、金属盐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4)储存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禁止烟火的防火标志,严禁使用非防爆电气照明或明火,电气线路若非十分必要不得架设,必须设置时必须采用防爆设计或采取防爆措施。同时要注意与热源、明火、易燃可燃物质等分开。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禁止摔、砸、碰、撞和长时间太阳照射,注意避免因受热、接触明火及受到摩擦、震动、撞击引起燃烧爆炸。 (3)过氧乙酸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严禁与还原剂、碱类、金属盐类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皮肤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禁止用砂土压盖。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理。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表3-28 甲醛溶液(36%)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甲醛 分子式:CH2O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173 UN编号:1198 理 化 性 质 健 熔点(℃):-92 相对密度(空气=1):1.07 英文名称:formaldehyde 分子量:30.03 CAS号:50-00-0 防爆组别: 沸点(℃):-19.4 自燃点(℃):430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相对密度(水=1):0.82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资料 LD50:800 mg/kg(大鼠经口);270 mg/kg(兔经皮) LC50:590 mg/m3(大鼠吸入) 康 危 害 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肺水肿较少见。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害。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食入:用1%碘化钾60mL灌胃。常规洗胃。就医。 燃烧性: 闪点(℃): 爆炸极限(%):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 燃 危险特性 烧 危 禁忌物 险 性 灭火方法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 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漏 处 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理 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 防 戴隔离式呼吸器。 护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措 手部防护:戴橡胶手套。 施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铝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 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运 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输 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冻季应保持库温不低储 于1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存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表3-29 氢氧化钠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烧碱、片碱 分子式:NaOH 序号:1669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理 化 性 质 毒 害 性 及 健 急救措施 康 危 害 腐 蚀 危险特性 危 险 性 禁忌物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燃烧性: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 熔点(℃):318.4 相对密度(空气=1):-- 爆炸上限%(V/V):-- 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2.12 自燃点(℃):-- 闪点(℃):-- 英文名称:sodiun hydroxide 分子量:40.01 CAS号:1310-73-2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毒性资料 刺激性: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mg/24 小时,重度刺激。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泄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漏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处 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理 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护 戴空气呼吸器。 措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施 手部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其它: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运 输 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存储于干燥、通风、阴凉的库房。远离火源、热源。包装密闭,切勿受潮。应与可(易)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勿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储存 表3-30 氢氧化钾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氢氧化钾 分子式:KOH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667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易潮解。 熔点(℃):360.4 相对密度(空气=1):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微溶于醚。 健康危害 健 康 危 急救措施 害 本品具有强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烧性:不燃 闪点(℃):- 爆炸极限(%):-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酸酐、酰基氯。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沸点(℃):1320 自燃点(℃): 相对密度(水=1):2.04℃ 英文名称:potassium hydroxide 分子量:56.11 CAS号:1310-58-3 燃 烧 危险特性 爆 炸 禁忌物 危 险 灭火方法 性 泄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漏 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处 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理 防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 护 戴空气呼吸器。 措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施 手部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其它: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储 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运 收容泄漏物。 表3-31 二氧化碳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二氧化碳[压缩的或液化的] 分子式:CO2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642 UN编号:1013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56.6(527kPa) 相对密度(空气=1):1.53 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侵入途径 呼吸、食入、皮肤 毒害 健康危害 性及 健康 急救措施 危害 燃烧 危险特性 爆炸 危险 灭火方法 性 呼吸、食入、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沸点(℃):-78.5(升华) 相对密度(水=1):1.56(-79℃) 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分子量: 44.01 CAS号:124-38-9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泄漏 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处理 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防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护 手部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措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施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运 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输 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分存 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表3-32 氮气

氮气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氮 [压缩的或液化的] 分子式:N2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72 UN编号:1066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209.8 理化 熔点(℃)性质 相对密度(空气=1):0.97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毒性资料 毒害 性及 健康 危害 急救措施 燃烧 危险特性 爆炸 危险 性 泄漏 禁忌物 灭火方法 健康危害 无资料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燃烧性: 不燃 闪点(℃):-- 爆炸极限(%):--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无资料 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沸点(℃):-195.6 自燃点(℃):- 英文名称:nitrogen 分子量:28.01 CAS号:7727-37-9 相对密度(水=1):0.81(-196℃)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处理 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手部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措施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运输 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表3-33 砷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砷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1924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元素砷不溶于水,无毒性。口服砷化合物引起急性胃肠炎、休克、周围神经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以及抽搐、昏迷等,甚至死亡。大量吸入亦可引起急性中毒,但消化道症状较轻。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砷化合物引起消化系统症状、肝肾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疣状增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无机砷化合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为致癌物,可引起肺癌、皮肤癌。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催吐。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燃烧时产生白色的氧化砷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化学品英文名称: arsenic CAS No. 7440-38-2 前苏联MAC(mg/m3): 0.04[As] TLVTN: OSHA 0.01mg[As]/m3; ACGIH 0.01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银灰色发亮的块状固体,质硬而脆。 熔点(℃): 817(3650kPa) 沸点(℃): 615(升华) 相对密度(水=1): 5.7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无资料 =1): 分子量: 74.92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分子式: As 饱和蒸气压(kPa): 0.13(372℃) 临界温度(℃):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无资料 数值: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主要成分: 含量: 粗制品 90~95%; 精制品 99.0%。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不溶于水、碱液、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硝酸、热碱液。 主要用途: 用于制取合金的添加物、特种玻璃、涂料、医药及农药等。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酸类、强氧化剂、卤素。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763 mg/kg(大鼠经口);145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若可能,回收使用。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006 UN编号: 1558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钢板厚1.0 毫米,每桶净重不超过150 公斤;钢板厚0.75毫米,每桶净重不超过100 公斤);塑料袋外榫槽接缝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玻璃瓶外套塑料袋,袋口扎紧)。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表3-34 汞

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中文名称: 汞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 835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短期内大量吸入汞蒸气后引起急性中毒,病人有头痛、头晕、乏力、多梦、睡眠障碍、易激动、手指震颤、发热等全身症状,并有明显口腔炎表现。可有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呼吸道刺激症状有咳嗽、咳痰、胸痛、胸闷等。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可引起肾脏损伤。口服可溶性汞盐引起急性腐蚀性胃肠炎,严重者发生昏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毒:最早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并有口腔炎。严重者可有明显的性格改变,汞毒性震颤及四肢共济失调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可伴有肾脏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叠氮化物、乙炔或氨反应可生成爆炸性化合物。与乙烯、氯、三氮甲烷、碳化钠接触引起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汞。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转移回收。可用多硫化钙或过量的硫磺处理。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采取降温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化学品英文名称: mercury CAS No. 7439-97-6 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0.02 前苏联MAC(mg/m3): 0.2 TLVTN: OSHA 0.1mg/m3[上限值]; ACGIH 0.0025mg[Hg]/m3[蒸气][皮]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采取降温措施。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银白色液态金属,在常温下可挥发。 熔点(℃): -38.9 沸点(℃): 356.9 相对密度(水=1): 13.5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7.0 =1): 分子量: 200.59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20.26 分子式: Hg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0.13/126.2℃ 临界温度(℃): >155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无资料 数值: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不溶于水、盐酸、稀硫酸,溶于浓硝酸,易溶于王水及浓硫酸。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汞盐,也用于仪表工业。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氯酸盐、硝酸盐、硫酸。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水中浓度 0.02mg/L时,使废水的 BOD5 降低20%。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汞主要以颗粒物、元素蒸气、二氯化汞蒸气、无机亚汞、甲基汞化合物等形性: 式释入环境。大部分汞以无机的和苯基的形态进入水环境、通过细菌的甲基化活动进入水生物链,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鱼类体内、发生生物蓄积。汞还可经由食物种子动物的途经进入陆生食物连。会对掠鸟、猎鸟、鸣禽以及啮齿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3505 UN编号: 2809 包装方法: 装入金属罐内,密封后再装入坚固木箱,每箱净重不超过35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每瓶净重不超过0.25公斤。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