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年辽宁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模拟试题

来源:独旅网
2015年辽宁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专业发展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我们应当在儿童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所有影响儿童权利的事项上,都应当倾听和尊重儿童的意见,这体现了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A:无歧视

B:儿童利益最大化 C: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 D:尊重儿童观点 2、()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3、《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的方法。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4、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A:连带学习 B:附属学习 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5、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__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6、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__。 A.教研组 B.班级 C.教师 D.学生

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__。 A.开设哪些科目 B.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学的时数 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8、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这种评价称之为__

A.配置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9、《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提出,教师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要与家长沟通。关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情节严重时,教师可以任意责备家长管教无方 B.重大处分时,教师应事先与家长做好沟通

C.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家长为其办一些私事 D.对经济贫困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家访

10、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 A:钱塘江大桥 B:上海浦东大桥 C:南京长江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11、儿童在使用形容词描述的对象中最早出现的是。 A:动作和体觉 B:人的外形特征 C:物体特征 D:事件情境

12、根据实施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__和总结性评价。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3、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反映他的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曾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这部名著是。 A:《天方夜谭》 B:《马可·波罗游记》 C:《奥德赛》 D:《大唐西域记》 14、在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的是。 A:智育 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 D:家庭德育

15、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愿发展

B:自动发展 C:自主发展 D:自由发展

16、____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17、运用斯坦福—比纳量表对一个8岁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测量结果其智力年龄为l0岁.那么其智商则为____ A:动机 B:迁移 C:认知 D:记忆

18、为了预防传染病。在幼儿中建造计划免疫的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提高人的智力

19、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____ A:在全国范围适用 B:只在本地区适用 C:只在本校适用 D:在外国也适用 20、美育的载体是。 A:文字 B:符号 C:形象

D:概念、判断 21、学生考试时能够迅速正确的提取先前存储在头脑中的知识,这一过程体现了记忆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22、提出“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的文件是。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儿童权利公约》 D:《教师法》 E:重视个别差异

23、学生做好事时想起了雷锋同志,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道德情感

24、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善于动手操作,还有的很会讲故事。这体现的是幼儿__

A.能力类型的差异 B.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C.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D.能力水平的差异

25、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颜色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以按大小归类,说明这时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A.直观-操作性 B.任性-可塑性 C.幼稚-发展性 D.指导-模仿性 E.基础-再现性

3、对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

A: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的 B: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内潜性的 C: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则不能合并

D:操作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必须切实执行.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

4、2012年单项选择: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____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6、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7、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__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8、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__。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9、儿童主体发展的源泉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体活动

10、以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福禄贝尔 B:杜威

C:裴斯泰洛奇 D:夸美纽斯

1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____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12、乐曲《东方红》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是。 A:知觉的恒常性 B:感觉 C:错觉 D:记忆 13、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__。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15、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____ A:导向性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有的放矢 16、《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____ 。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17、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 A:维果斯基 B:洛伦兹 C:赞可夫 D:皮亚杰

18、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 A:教师的指导 B:获取知识

C:儿童的科学探索活动 D:主动建构初级科学概念 19、”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会教育 20、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的话,那么,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确估计因此要乘上1万倍。如果地质学家的这一观点成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未来的石油消耗量加速增长。我们至少可以再满足5个世纪整个世界石油的需求。为得出上述结论,必须假设下面哪一项成立? A:人们有可能在未开发地区发现石油

B:地球上未勘探地区的总面积是已勘探地区的约1万倍 C:未来的石油消耗量不会迅速增长

D:未开发地区的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得到有效的勘探和开采 21、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的儿童。 A:80 B:70 C:60

D:50

22、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了。 A:朋友关系 B:互助关系 C:授受关系 D:平等关系

23、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为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的是__ A.1978年 B.1980年 C.1986年 D.1988年

24、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个左右。 A:3 B:5 C:7 D:9

25、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