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简介

来源:独旅网



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位于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区、青岛大学东校区内,倚

山傍海,环境幽雅。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服装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四个教学系。

设有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服装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本

科专业。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35人;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67人,

其中副教授以上34人,讲师37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占教师总数的67%

目前,学院有实验实训室1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个。其中机电系实验实训

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一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个。此外,学

院还共享中心校区的师资、图书资料和教学设施等资源。

学院坚持“以德为先,以技立业”的培养理念,坚持“厚德、强技”的育人标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坚持“以培养学生具有

扎实的理底为基础,以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支撑,以成熟的应用技术和

高新技术为载体,以综合实习实训为过程”的培养模式,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努力创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学院。

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成才打下

良好的基础,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多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

机电工程系学术带头人介绍

初航,工学硕士,机电工程系主任。20022月至今在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工作。

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主要担任本科生《可编程序控制

器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组态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工作。先后主编5

专业教材,主持研发了滨州金马机械有限公司的多种玻璃包装机械设备,广泛应用到了全国

各地的玻璃制品企业。

高广镇,工学学士学位,副教授职称,一直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主

要担任《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课程的教



学工作,以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持有国家专利一项,编译专著一部;完成海尔集团电热事业部电热水器的项目设计开发及自动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工作;与莱芜矿务局矿机厂合作,按照美国标准重新设计制造了新型浮选柱及辅机;为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客

修厂设计开发了用于高铁列车维检的架车机并成功推向市场;在青岛大学举办的校企联合活

动中,参与了即墨黄洒厂、平度德盛机械厂等企业的设备改造工作;2014年、20152次指导学生完成了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

机电工程系简介

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15余人,其中副教授8人,具有硕士学位7人。现设有机械专业教研室、工业自动化教研室。

机电系专业教师多年来一直密切与企业联合,致力于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生产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完成相当数量生产设备开发以及老设备技术改造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和触摸屏技术,灵活运用工程软件进行三维模型设计、模拟与仿真,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等内容。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机电、电气学科相关实验设施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完成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工程等专业的本专科实验教学工作,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实验、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比赛等工作,目前设有:数控中心、海尔机械手实验室、电拖实验室、电工实验室、金工实训室、液压传动实验室,机床拆装实验室。总面积达1260m2。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海尔机械手等实验仪器价值总值达到412万元。



拥有山东省重点学科“材料成型教学实验中心”,材料成型教学实验中心设置以下功能

部分组成:①机械加工与特种加工。②热处理。③材料性能分析。④焊接技术。⑤压力加工。⑥

高分子材料成型。⑦检测技术。⑧装备控制技术。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口本科)

现代机械工程是跨机械、材料、控制、电子、计算机、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该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机械领域优秀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将掌握扎实的自

然科学知识、机械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交叉学科背景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

养,培养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培养

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现代

设计、制造、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

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基础、控

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2)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跨电气、电子、机械、计算机、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

学科。主要面向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工程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企业,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企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服务、管理与电气工程相关设备的系

统运行、升级改造等第一线需要,具备工矿企业、港口等电气控制、供配电、自动控制、信

息处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胜任自动化生产线及电气设



备的安装调试、生产操作、运行维护、故障分析、技术管理及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改造等工作岗位,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电路基础、电子技术、自控原理

核心课程:电机学、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系统、机械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

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应用、Matlab与机电系统仿真、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组态控制技术等。

化学工程系

化工系现有教师17人,专业教师7人,副教授5人。现有专业2个:高分子材料与化学工程。本专业重点教授学生化工类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工艺技术的基本理论、规律和方法,锻炼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成为能够胜任化工行业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在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系老师们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多个,主编国家级“十一五”教材一部,国家规划教材一部,发表论文数篇并被SCI\EI索引,该系将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化工系主任:韩萍

化工系副主任:袁芳、江水青

服装设计与工程系

一、师资队伍




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0 人,

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

徐晓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应用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系主任,专业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立体裁剪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过《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服装工业样本设计》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组织和指导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工作,组织和指导校级和院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201312月至20146月赴美国纽约时装学院进行专业访问。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组织参与了青岛市高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参与横向课题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被核心期刊收录。

王锐2004年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毕业,硕士学位。现任应用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系副主任。主要从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主讲《服装材料学》、《服装英语》、《服装跟单》、《服装机械》等本科生专业课程。组织和指导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工作,组织和指导校级和院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多次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参与青岛市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一项。横向课题一项,任第一负责人,发明专利一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2篇。

魏娜,服装设计与工程博士,应用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研究,主要教授课程有:《服装史》、《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策划》、《服装橱窗展示设计》等。科研能力突出,近年来参与多项课题,并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被EI收录3篇,核心期刊收录3篇。

解晓君,硕士研究生,讲师。2002年至今在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工作。目前主要担任本科生《服装CAD》、《服装设计》、《服饰配件设计》等课程的专业教学工作,以及毕



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2014年作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北京服装学院做访

问学者。近年来,完成省级、市级课题多项,发表专业论文多篇。每年都指导学生参加服装CAD

技能大赛,学生均能顺利通过。其次多次指导学生完成了创新实验项目。

二、专业介绍

应用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由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和原青岛纺织工业学校相关专业整合而成的特色专业,一直承担着山东半岛纺织服装企事业高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来的办学积淀了雄厚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在山东半岛有较高的知名度。

服装设计与工程(对口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服装专业应用技术性人才。本专业于2013

年评为青岛市高职重点专业,培养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

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业等从事服装市场营销、服装贸易、服装产品开发(设计)、服装质量检验、服装生产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工作的高技能服装应用型人才。修业年限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男女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工业样板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设计、服装机械原理、服装材料、服装展示、服装跟单、服装CAD、电脑时装效果图、专题服装设计、服装画技法等。

三、培养方案

081406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适应服装学科与材料、信息、管理、营销贸易、人文艺术等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



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在服装设计和工程领域某一方面具有专长,能在服

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

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服装设计

和服装结构工艺方面的专业训练,使其具有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

作的基本能力。

3.主要课程:男女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裁剪、专题服装设计、服装工业

制板、服装机械原理、服装材料、服装展示、服装跟单、服装CAD、电脑平面设计、电脑

三维设计、电脑时装效果图、服装画技法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缝制工艺实习、计算机上机实习、服装市场调研、技能达

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5.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服装款式设计实践、服装结构设计实训、服装缝制工艺实训、计

算机辅助设计实训、毕业设计实践等。

6.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7.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四、实验实训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拥有服装工艺制作实训室2个和服装设计实训室、服装样板

实训室、服装CAD实训室和教师工作设计室等。实训条件为本系建成融专业教学、职业培

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生产型、开放型、研发型的“五职三型”实训



基地提供了物质保证,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教学支撑,使我院服

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