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灵芝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优化

来源:独旅网
2017年9月 10 第38卷第17期 Food Research And Deveiopment 食品硪究与开发 基础研究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7.17.003 灵芝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优化 钱磊。张志军 ,陈晓明,李淑芳,李凤美,刘建华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天津300384) 摘要:采用摇瓶液体发酵法探讨了培养基组成对灵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摇瓶发 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豆饼粉0.2%、蔗糖2%、KH2PO40.1%、FeSO 0.05%、V 0.005%,其中豆饼粉和蔗糖为显著性 因素。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213.9mg/100mL。 关键词:灵芝;胞外多糖;培养基;4L4 ̄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from Ganoderma lucidum QIAN Lei,ZHANG Zhi-jun ,CHEN Xiao-ming,LI Shu-fang,LI Feng-mei,LIU Jian—hua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Pom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The effeets of medium composi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from Ganoderma lucidum were studied by shake flask liquid fermentation.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test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formula of fermentation medium was soybean powder 0.2%,sucrose 2%,KH2PO4 0.1%,FeSO4 0.05%and VB 0.005%,in which soybean powder and sucrose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extracellular polysaeeharide reached 213.9 mg/100 mL. Key words:Ganodermalueidum;extracellularpolysaccharide;medium;optimization 基金项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16009);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所长基金(szJJ2016O05);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计划 项目(15ZXBFNC00250) 作者简介:钱磊(1982一),男(汉),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食用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通信作者:张志军(1969一),男(汉),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食用菌栽培与加工。 ●1 ●I●iI 4t-I..qp-iIIQ- ◆ ●[II◆ ●J ◆…●, ●…●’ l●t,L i ,参考文献: [1]王福海,黄成华.活性氧自由基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 41 r161:10—12 [9]铁梅,李宝瑞,邢志强,等.富硒大豆中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 HPLC—MS联用测定硒代蛋氨酸【J】.食品科学,2015,36(8):6一l1 [10]Abdulah R,Miyazaki K,Nakazawa M,et a1.Chemical forms of sele— nium for cancer prevention【J】.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05,l9(2):141-150 [2]李旭.茶多酚的抗自由基作用fJ】.科技视界,2014(25):352—353 『33] 李云.综述自由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目前的预防措施[J1_内蒙 古石油化工,201 1,37(1):87—89 [11]黄开勋,刘琼,徐辉碧.硒蛋白的抗氧化性研究与第21个氨基酸 的发现【J].无机化学学报,2008,24(8):1214—1216 [4】张丽,陈冠华,方柔,等.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过氧化氢酶与天然抗 氧化剂协同清除羟自由基作用【J1.分析化学,2013,41(10):1571— 1576 【12]胡振瀛,史卿,熊华,等.富硒及普通菜籽粕蛋白的抗氧化作用比 较[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4,36(1):7—10 [13】朱鸿,李想韵,邓玉,等.芦荟过氧化氢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IJI.食品科学,2010,31(5):206—210 [14]陈钧辉,陶力,李俊,等.生物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63—64 [5】 吕明生,王淑军,房耀维,等.超声波提取雪莲薯多糖工艺优化及 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J1.食品科学,2011,32(2):24—27 [6] Gutteridge J M,Halliwell B.Antioxidants:molecules,medicines, and myth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393:561-564 [7]Yang J H,Lin H C,Mau J L.An tioxidant properties of several c0m— mereial mushrooms IJ1.Food Chemistry,2002,77:229—235 [15]铁梅,臧树良,张崴,等.ICP—MS测定食用菌中硒的方法研究 光 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3(26):551—553 收稿日期:2016—11-08 [81 E Niki.Assessment of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vitro and in vivo[J1. Free Radic Biol Med.2010.49:503—515 基础研究 钱磊,等:灵芝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优化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多孔菌科灵芝属真 菌,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灵芝多糖是灵 芝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因其具有抗肿瘤、免疫调 节、抗衰老、保肝护肝等功效,而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 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近年来,野生灵芝的盲目采集使其天然资源趋于 枯竭,而人工栽培灵芝易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使 传统的从子实体中提取多糖的方式受到严重挑战。液 体深层发酵将真菌学与工业发酵技术相结合,具有周 期短、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生产灵芝多糖的 新方向。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灵芝多糖产量的高低与试验 菌株【1-41、培养基[5-11]和培养条件[12-141等因素密切相关。以 灵芝G9为菌株,研究了摇瓶液体发酵过程中培养基 组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经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摇 瓶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旨在为灵芝多糖的工业化生 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1.1.1菌株 灵芝G9: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保藏。 1.1.2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马铃薯汁20%,葡萄糖2%,琼脂2%, pH5.5。 种子培养基:马铃薯汁20%,葡萄糖2%,KH2PO 0.2%,MgSO4 0.1%,pH 5.5。 发酵基础培养基:葡萄糖2%,酵母粉0.2%,KH2PO4 0.2%,MgSO40.1%,pH 5.5。 1.2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BS224S型):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 限公司;酸度计(PHS一3C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 公司;卧式恒温摇床(HNY一21 1C型):天津欧诺仪器股 份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一1810型):北京 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GL一 20C型):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DK一 320S型):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 干燥箱(DHG一9030A型):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旋 转蒸发仪(R206B型):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培养方法 菌种活化:从保藏菌种斜面中切取0.5 cm 大小的 菌丝块,接入斜面培养基,28℃培养6 d。 种子培养:将已活化的斜面菌种切成1 cm 大小 的菌丝块,接人装有150 mL种子培养基的500 mL三 角瓶中,28 oC、150 r/min培养5 d。 发酵培养:将种子以10%接种量接入装有150 mL 发酵培养基的500 mL三角瓶中,28 oC、150 r/min培养 6 d。 1.3.2胞外多糖的测定[・51 取20mL发酵液,4000 r/min离心20min,取上清, 加入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4℃静置12 h,4 000 r/min 离心20 min,收集沉淀,置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 60℃烘干至恒重,即胞外多糖。 1.3-3单因素试验 氮源:以2%葡萄糖为碳源,分别以0.2%的酵母 粉、蛋白胨、棉籽饼粉、豆饼粉、玉米浆、麸皮、硝酸铵、 氯化铵为氮源,考察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碳源:以0.2%豆饼粉为氮源,分别以2%的葡萄 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玉米淀粉为碳源, 考察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无机盐:以0.2%豆饼粉为氮源、2%蔗糖为碳源, 分别以0.1%的KH2PO4、MgSO4、MnSO4、FeSO4、CaC12、 ZnC1 为无机盐,考察不同无机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 影响。 生长因子:以0.2%豆饼粉为氮源、2%蔗糖为碳 源、0.1%KH2PO 和0.1%FeSO 为无机盐,考察不同 浓度V .对灵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1.3.4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选择豆饼粉、蔗糖、 FeSO 、KH2价指标,设计无交,PO 、VB为考察因素,以胞外多糖产量为评 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表L。 (45),研究 各因素及其水平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正交试验因 素水平见表1。 表1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2结果与分析 2.1氮源的影响 以2%葡萄糖为碳源,考察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 产量的影响,结果见图1。 钱磊,等:灵芝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优化 基础研究 12 鲁 0 宝 昌 、< 皿唧 钿 .L 电\ 碧 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图1不同氦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nitrogen sources on the production 0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f1 8_【/s吡)\卿知 鲫印∞加∞∞∞∞加0 r.....L,.,..._。.... ......P.....Lr... . ..... r.....L ●■■■■■I●■■■■I一 ■■■■■■I●■■●●I●■■I一 ●■■■I●■■I一 不同的小写字母表不处理l司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图3不同无机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inorganic salts on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Iysaccharide CaC1 、ZnC1:和MnSO ,胞外多糖产量显著降低,表明 CaC1:、ZnC1:和MnSO 对胞外多糖合成有抑制作用;而 MgSO 对胞外多糖合成无显著影响。因此,选择KH2PO 和FeSO 为培养基的无机盐。 2_4生长因子的影响 以0.2%豆饼粉为氮源、2%蔗糖为碳源、0.1% KH2PO 和0.1%FeSO 为无机盐,考察不同浓度V 对 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见图4。 0 190 0 180 170 扣 16o 基础研究 钱磊,等:灵芝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优化 表2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Table 2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 试验号 因素 胞外多糖/ A B C D E (rag/100 mL) 表3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 注:F一(3,3)--9.280,F t(3,3)=29.500; 显著差异(P<O.05), 极显 著差异(R0.01)。 从直观分析(表2)可知,RA>R >RD>RE>Rc,表明豆 饼粉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大,蔗糖次之,其它依 次是FeSO4、V¨KH2PO 。从方差分析(表3)可知,影响 胞外多糖产量的各因素显著性次序为豆饼粉>蔗糖> FeSO >V >KH2PO ,其中豆饼粉和蔗糖均有显著性 .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 为A2B:C2D。E,,但在正交设计表中并没有该组合的试 验,为此,我们按此组合补充试验,在此条件下,胞外多 l 3==I 糖产量达213.9 mg/100 mL。综合以上试验结果,确定 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豆饼粉0.2%、蔗糖2%、 KH2PO4 O.1%、FeSO4 0.05%、VB0.005%。 .3结论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培养基组成(氮 源、碳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对灵芝液体发酵胞外多 糖产量的影响,经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摇瓶发酵培养基 的最佳配方为豆饼粉O.2%、蔗糖2%、KH2PO 0.1%、 FeSO 0.05%、VB.0.005%,在J比务 ,28℃、150dmin培 养6 d,胞外多糖产量达213.9 mg/100 mL。 参考文献: 【1】宋频然,常继东.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 养基的优化[J】.食用菌学报,2003,lO(2):9-16 【2]王慧杰,李字伟,连瑞丽,等.灵芝多糖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食 用菌学报,2007,14(1):37—42 【3】 肖雷,姚菁华,吕兆启.优化发酵条件提高灵芝多糖产率的研究 [J】_食品科技,2007,32(8):126—129 【4】高慧娟,魏生龙,张芬琴,等.不同灵芝菌种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J】.中国酿造,2010,29(2):142—145 [5】李平作,徐柔,章克昌.灵芝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与胞外多 糖产量的关系[J].工业微生物,2000,30(3):20—23 [6】陈志杰,韩永斌,沈昌,等.Plackett—Burman设计在灵芝生长及 产胞外多糖主要影响因子筛选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5,26 (12):115-1l8 『71王晓飞,王彦凌,梁剑光.产灵芝胞外多糖培养基的优化及发酵 指标变化[J】_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27(4):23—26 [88】 梁剑光,陈义勇,沈宗根,等.培养基组成对灵芝多糖形态的影 响及优化研究们.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2):52—54 【9】梁海秋,田春龙,杨辉,等.液体发酵灵芝菌胞外多糖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5,22(2):55—57 【10】余以刚,陈娜,叶盛权,等.灵芝液态发酵特性研究叨.食品科技, 2010,35(9):123-125 【11]叶盛权,吴晖,余以刚,等.不同金属离子对灵芝多糖液态发酵 的影响『J1.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106—108 f12]刘冬,李世敏,许柏球,等.pH值及溶解氧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 发酵的影响与控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6):7-10 [13】曾东方,张小朋,罗雪莲,等.初始pH值对不同灵芝深层发酵菌 体多糖的影响叨.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21(5):19—21 [14】孙金旭,张卿,朱会霞.优化灵芝真菌发酵条件的研究【J】.中国 酿造,2008,27(7):27—29 【15】苗敬芝,吕兆启.灵芝深层液体发酵多糖的提取与测定[J】_食品 科技,2003,28f2):13—14 收稿日期:2016—12—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