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程序简介:员工可通过工伤认定证明不属于工伤,单位需向劳动行政部门领取通知书,提醒员工申请认定。如单位对认定有异议,15天内提供证据。劳动行政部门最终开具工伤认定书或不予认定通知。
法律分析
可以通过工伤认定证明员工不属于工伤,单位是需要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领取通知书,由劳动行政部门告知单位员工申请工伤认定。
单位如果对认定为工伤存在异议,可以在收到通知之后15天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供不予认定工伤的证据。需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不是属于工伤。
最后,劳动行政部门开具认定书,为不予认定工伤的通知或者工伤认定书。
拓展延伸
工伤举证的单位责任与法律要求
工伤举证的单位责任与法律要求是指在工伤案件中,单位在举证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法律所要求的要素。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应承担提供证据的责任,包括提供工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相关信息,并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单位还应确保工伤事故的记录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单位还有义务保障工伤员工的权益,包括及时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提供康复和职业培训等支持。根据法律要求,单位还需配合劳动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如提供相关证据、出席听证会等。综上所述,单位在工伤举证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并需遵守法律的要求,以保障工伤员工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结语
工伤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位需要积极配合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如果单位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应及时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劳动行政部门将根据相关证据开具认定书,明确是否认定为工伤。在整个工伤举证过程中,单位有责任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并保障工伤员工的权益。同时,单位也需遵守法律要求,配合劳动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只有通过合作与沟通,才能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