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或变更过程中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劳动者在不真实情况下达成协议的行为,以及免除自身责任、排除劳动者权益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此外,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其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也都属于违法行为。这些行为都违反了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分析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四)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五)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六)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拓展延伸
合法的离职情况及注意事项
合法的离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1. 合同到期或双方协商解除;2. 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3. 工资未支付或拖欠;4. 工作环境不安全或危害健康;5. 雇主违背合同约定;6. 被歧视或受到虐待;7. 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或休假权益;8. 遭受性骚扰或恶意诽谤;9. 公司破产或重组;10. 个人身体或家庭原因等。注意事项包括提前通知雇主、书面辞职、交接工作、保留相关证据、维护自身权益、遵守法律程序等。在离职前应咨询专业律师或人力资源部门以确保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合法的离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到期或双方协商解除、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工资未支付或拖欠、工作环境不安全或危害健康、雇主违背合同约定、被歧视或受到虐待、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或休假权益、遭受性骚扰或恶意诽谤、公司破产或重组、个人身体或家庭原因等。离职前应咨询专业律师或人力资源部门以确保合法权益,注意事项包括提前通知雇主、书面辞职、交接工作、保留相关证据、维护自身权益、遵守法律程序等。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