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掩耳盗铃》教案

来源:独旅网

  [教材简析]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

  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解题。

  1、师: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生:亡羊补牢、坐井观天、狐假虎威

  3、师:选择发言的一名学生讲讲知道的那则寓言故事。

  4生:讲故事

  5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6、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掩耳盗铃》,认真欣赏说说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完整)

  2、出示生字,学习理解。

  (1)拼拼音读生字

  (2)组词

  (3)选择一个造句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部分(很想把铃铛偷走)

  第二部分(想办法)

  第三部分(结果被发现)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想了什么办法呢?

  4、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是个愚蠢的人,你不要自作聪明,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被人发觉)

  6、小结:他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结果被人发觉了。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总结

  1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

  2再读课,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能自欺欺人,要踏踏实实做人)

  3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五、联系生活

  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六、拓展延伸

  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告诉大家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能自作聪明,自欺欺人。(给学生几分钟练习时间)找学生表演。

  七、作业

  续写《掩耳盗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