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权力不断,中央集权不断
1、西汉:中央集权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汉初实行制→王国日,中央集权→景帝削藩→“七国之乱”→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诸侯王死后,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封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统辖。)
2、唐中期:设节度使→——中央集权
△节度使:集地方行政、财政、军事大权于一身,发展成为势力,安史之乱后,形成一百多年的局面,严重削弱了。
3、北宋:全面削弱地方——加强了
军事上:集兵权于,抽精兵充实禁军
①措施行政上:派任地方官,设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的大部分由掌控
②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
③影响:改变了的局面,加强了;为北宋埋下了的祸根
4、元朝:实行制度,加强了
、由中央直辖
①元朝的行政区划边远民族地区设进行管理
其余地区设→路→府→州→县
△行省:全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②行省制度的影响:
便利了中央对的管理,加强了,巩固了,是制的开端。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怎样?(答案置于标题“一”之后)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相权不断,皇权不断
1、西汉:汉武帝削弱权,加强权
①原因:丞相
②措施: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等,参与。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实行制
①结构和职责:
三省分权,又相互牵制,削弱了权,加强了权
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提高了办事。
4、北宋:分割了权,加强了权
①宋初:设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
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权
②后来: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
5、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相权,皇权。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演进的总趋势怎样?(答案置于标题“二”之后)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逐渐
1、汉朝:实行制,成为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采取制,高者可入仕途
3、隋朝以后:实行制,成为做官的主要依据
△科举制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
①形成于隋:
a隋文帝开始采用方式选拔官员
b隋炀帝时,始设科,科举制形成
②完善于唐宋元
a唐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其中以、两科为主
b武则天时,增加取士人数,还首创了和。
③僵化没落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思想,阻碍了科技和
△为什么说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①它把、与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提高官员素质
②它把选拔和任命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大大加强了
△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变化的总趋势怎样?(答案置于标题“三”之后)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中央与、君权与权两大矛盾,这两大矛盾斗争的总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中央权力(集权)不断;相权不断,君权不断。
△随堂练习——《全品》第3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3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