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打击乐《杨柳青》教后反思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师应以幼儿发展为主,每个活动都要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交往渗透其中。”诠释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体验、探究还是交往,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
在打击乐《杨柳青》活动中,我尝试着让幼儿去探究、去体验,而不是往常的教师就是知识和真理的拥有者和代言人,幼儿只是是等待给予的无知的接受者,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幼儿结论,忽视了幼儿获得结果的过程。
活动环节一,我运用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幼儿巩固以往接触过的节奏型,既富游戏性,又具挑战性。环节二,我让幼儿尝试看节奏谱打节奏:“你能看懂它们的意思吗?”激发了幼儿尝试和探究的欲望。在比较中幼儿获得了正确的打节奏的方法。接下来的合着乐曲打节奏既让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又让幼儿尝试与乐曲保持速度一致。环节三,看乐曲图谱和节奏图谱为乐曲打节奏,既环节二又有了提升,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有数字。”“有刚刚打的节奏图。”在幼儿的交流议论中,他们知道了,整张图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乐谱,另一部分是节奏谱。这为以后的打击乐的组织开展奠定了基础。接着我清唱乐谱,幼儿打节奏,这个过程中,幼儿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老师哼唱的就是刚刚播放的乐曲,这时切入活动的名称会让幼儿感到兴奋,更提升他们参与活动的乐趣。环节四:让幼儿讨论配器的方案。在讨论中用小乐器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让幼儿感受乐器所发出的美妙的声音,也让幼儿体验被肯定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当然,整个活动中,教师也不是随孩子感觉走,而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作适时的,灵活的推动与提升。虽然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还没能运用到小乐器,但他们会很期待下一次的活动,因为整个配器方案纸又他们讨论决定的,尝试与验证使他们的期待。
整个活动我感觉是在层层深入中进行,但,如何使整个活动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怎样的提问会更具引导性、启发性,还有待我的不断的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