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来源:独旅网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比较鉴赏,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

  品读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天下文章出四川。青莲诗,相如赋,东坡词,此三者独步天下。蜀道虽难,但蜀地的雄山奇水却是孕育无数文化名人的灵秀沃土。武侯祠,杜甫草堂则在不断变换的时光里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仙和诗圣为我们留下的著名诗篇——《蜀道难》和《蜀相》。这两首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比较诗歌,侧重异中求同,品味诗歌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比较鉴赏,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二、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不同体裁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

  1、生大声朗读诗歌,思考《蜀道难》与《蜀相》有何不同之处

  2、学生分组合作探讨,小组交流:《蜀道难》与《蜀相》的不同之处

  3、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师点拨总结。

  三、品读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生朗读诗歌

  (指名读,齐读)

  《蜀道难》与《蜀相》有何相同之处

  (温馨提示:借助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PPT出示《蜀道难》与《蜀相》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知人论世

  1、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个人)

  2、居安思危,忧国忧民(家国)

  3、家国情怀滋养华夏魂:

  范仲淹在岳阳楼里表心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辛弃疾沙场秋点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林则徐虎门销烟,长中国志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展开中国古代诗书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一元,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不读诗书,无以言志。家国情怀从古至今在作品中绵延不绝,对于“家国情怀”,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知?

  请结合你的个人鉴赏经验,动笔写一写200字左右即可。

  1、限时写作

  2、生交流,师生点评

  五、小结

  青春寄语隐匿在诗词歌赋中的是“家国”思恋;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是“家国”心绪;氤氲在浅唱低吟中的是“家国”情结。青春确可百态,时代给了我们舞台。请牢记家国情怀,肩挑责任和担当,我们不做时代的过客。奋进在新时代,青年应做好接力。一个伟大时代的青年,必是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粹,怀一份家国情怀,具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和宁折不弯的脊梁,才能为家为国担当履责。生于伟大的时代,必铸就伟大的梦想。“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六、课后作业

  评测练习课后巩固练习:

  1、拓展阅读比较《蜀道难》诗与《送友人入蜀》诗的异同点。

  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

  (君平:汉代的隐士,后来在成都占卜算命为生)

  2、小练笔:为李白或杜甫写一段颁奖词实例: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杜甫一生颠沛,半世流离。你在乱世中用平实的语言写下了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似李白之浪漫洒脱,你更屈服于现实的社会;不似李清照的婉约细腻,你用赤子之心爱国爱民。你的憎恨,你的热爱,你的担忧,无处不在。你忧国忧民忧天下,你将心系于普天之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你心底渴望的梦想。

  2、观看cctv—1综合频道周六晚上八点《经典咏流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