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来源:独旅网

  22、(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

  2、讨论

  3、点拨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品读课文;体会写作技巧、劝谏技巧;了解人际交往艺术;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个别抽查、集体背诵。

  二、研习课文,背诵课文

  (一)研习第一自然段

  1、讨论: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2)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板书:私  畏  求

  妻  妾  客

  2、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二)研习第二自然段

  1、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板书:

  私    宫妇

  畏    朝廷之臣

  求    四境之内

  2、小结: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3、齐读课文,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三)研习第三自然段

  1、讨论

  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论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

  小    大

  家事  国事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这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齐读课文。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三、品读鉴赏

  1、精巧的结构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的三思(与徐公比美);入朝见威王的三比(由已推王);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齐王纳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结果)。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形成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篇章结构。

  2、通过学习,你认为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什么高明之处?

  邹忌善于委婉劝谏。他以自身经历为喻,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小中见大,用家事喻国事,在充分尊重被劝说者的前提下,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接受建议。

  3.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现代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求职谈判、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有一定作用。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借鉴意义。

  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这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三、延伸探究

  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经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引伸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唇亡齿寒”:公元前655年,晋国用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百里奚认为,虞和虢的关系就像辅和车、唇和齿的关系,不应该借路。虞侯不听,被晋以伐虢的得胜之师灭国。)

  历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忠心耿耿,尽进忠言,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商朝大臣比干力谏商纣王(暴君)不要虐待人民,被剖心而死。战国时楚国的政治家屈原,主张革新政治,连齐抗秦,遭到朝中亲秦派的陷害,怀王(昏君)“怒而疏屈平”,屈原遭两次流放,终投汨罗江自沉。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而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向唐太宗提意见,每每获得成功,唐玄宗成了一代明君,成就了贞观之治。

  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被劝对象——王。

  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等,导致君主成为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

  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我们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

  小结:《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齐王形象,事隔几千年,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劝谏,立即下令全国,提意见找缺点,不仅言者无罪,反而还有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胸怀。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至今仍令人感奋不已!

  作者的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的讽谏艺术值得我们学习。

  四、课堂练习

  1、古今异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义,长;

  今义,修理。

  (2)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议论,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处所、地点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

  2、一词多义:

  朝

  ①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③皆朝于齐          (朝拜)

  ④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上朝)

  孰   

  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哪一个)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仔细)

  诚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真心、真诚)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表示假设  果真、如果)

  间 

  ① 奉命于危难之间            期间

  ②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或,断断续续地

  ③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之

  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结构助词  的

  ②孰视之            代词  他,指徐公

  ③数月之后          音节助词,不译,舒缓语气

  ④臣之妻私臣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的

  ⑤吾妻之美我者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于

  ①朝于齐。          到

  ②战胜于朝廷。      在

  ③皆以美于徐公。    比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6)王之蔽甚矣。

  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5、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  (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五、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荐自己。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发挥想象力,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受弊—— 比徐公美

  进谏的缘起

  清醒—— 私  畏  求我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讽谏齐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小→大

  家事→国事

  齐王除蔽

  面刺→上赏

  三令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门庭若市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