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的选定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起源于一例个案咨询,一位男生的来访。这位男生刚进门一坐下便开口问我,“老师,你说我谈场恋爱,好不好?”“为什么这么问,你有喜欢的女生了?”“没有,只是看到周围有同学在谈,很羡慕,心里痒痒的,也想谈恋爱。学习实在太无聊!”此男生的问题有他背后更深层的心理背景,然而由此揭示出这个年龄层的爱情观却不禁令人深思。在调查后发现,目前高一年级处于恋爱中和渴望谈恋爱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很多学生的心态与这位男生一样,为了恋爱而恋爱。他们对于爱情的简单理解和“粗暴”行动实在令人忧心,于是我设计这一堂课:爱,你准备好了吗?由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来直面爱情。
二、辅导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如何与异性交往是高中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他们的成长进入青春期的巅峰,性生理成熟,性心理从之前的异性排斥、好奇到了如今的狂热期,校园里冒出一对对小恋人,而更多的学生在一旁观望,有的羡慕,有的排斥,有的盲目,有的冷静,还有的犹豫挣扎。正如课前小调查的结果所显示的(设计者本地学生的调查结果),约九成的学生憧憬过属于自己的爱情,而超六成的学生羡慕身边的小情侣们。传统的教师回避态度和禁止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本课中的教师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指导,积极正面地去带领学生直面爱情,从故事编写到爱情三角理论的引入,让学生对一步一步的爱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对照之下澄清自己的爱情观,从而鼓励学生为自己设计美好幸福的未来并为之努力。
辅导设计的原则之一是尽量贴近学生实际,从当前实际心理需求出发,正视爱情;之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表达,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各环节的情境中去感悟体验真正的爱情并化为前进动力。
三、教学目标
了解与理解:了解爱情三角理论,并理解爱情三角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尝试与学会:尝试通过自我探索发现自己前进和优化的方向,从而得到自我提升,助力成长。
体验与感悟:在故事改编中体验真正的感情;感悟到真正的爱情需要等待。
四、教学的各环节
本课的暖身环节虽然是类似于击鼓传花的小游戏,却是单刀直入,直接针对高中校园里的爱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一种破冰活动。
团体转换环节借助于三则虚拟的小故事,让学生来表达他们对完美爱情的理解。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展示,不论什么样的故事改编都需要尊重,但教师得注意掌控课堂起哄现象以及时间的把握。
教学的重点与难度是在团体的工作环节,介绍爱情三角理论,展示真正的爱情,目标则是能够让学生自动澄清自己的爱情观,并能意识到真爱需等待。有此基础后教师继续引导,来为爱情修学分,借着对美丽的爱情向往,而为自己的成长助力。这一环节是整堂课的核心,学生填完表格后的分享需充分。
团体结束阶段是教师自己的幸福照展示,以身示范(若是在自己学校则会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的家庭照片)。最后的点到那些爱我们的人们,暗指学生的家人,起到一个升华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