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在幼儿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好多不同的声音,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来挖掘它实质潜在的教育资源呢?根据中班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学探索经验,我通过听声音、说声音、探索声音、模仿声音,避免一味的老师说,幼儿听的守旧模式,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生活中声音的奇妙,初步了解声音内藏的奥秘,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快慢、强弱的特性,提高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初步探索声音的奥秘,引导幼儿发现通过摇、拍、搓、甩……使静止的物品动起来才能发出声音,并通过探索发现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能改变声音的特性。
3、感受科学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越来越响的雷声、由远及进的流水声,火车发动时的声音、一只小鸟叫和许多小鸟叫、越来越大的风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快的马蹄声。
2、拨浪鼓、报纸、筷子、碗、勺子等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感受声音,激趣导入。
1、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请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录音机里发出了哪些声音呢?”教师分别播放越来越响的雷声,由远及近的溪水声和火车发动时,一只小鸟叫和许多小鸟叫的声音,分别引导幼儿用“越来越……”描述声音的变化,并分别尝试用嘴巴简单模仿这些声音,初步了解声音强弱、快慢的特性。
2、诉说大自然的声音。
教师:“大自然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哪些声音呢?”引导幼儿说说大自然的其它声音。
二、探索声音,玩中学习。
1、初探声音
(1)、观察静止的拨浪鼓,引导幼儿了解静止的拨浪鼓不会发出声音,初步探索通过摇、搓能使拨浪鼓发出声音来。
——教师出示波浪鼓,请幼儿示范玩拨浪鼓。
教师:大家看,我为大家带什么来了?(拨浪鼓)
大家听听看它现在有声音吗?(没有)
那它能发出声音来吗?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来呢?
哪个小朋友来玩玩看,你怎样让它发出声音来?
(幼儿示范玩,教师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通过摇、搓等能使拨浪鼓发出声音来。
(2)幼儿集体探索让物品动起来,引导幼儿发现把静止的东西动起来就能发出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桌子上面有什么呢?
看看这些东西在动吗?
小朋友怎样使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呢?请大家试一试,来玩一玩。(幼儿初步探索,教师适时指导。)
幼儿示范,引导幼儿说说通过拉、推、搓、摇、碰……能使静止的物品发出声音。
教师:“你玩的什么?你是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来的?”请个别幼儿示范,并说说通过什么动作使东西发出声音的。(如:摇、搓、撕、揉、甩、捏……)
2、再探声音
引导幼儿再次玩,探索用更多的办法使东西发出声音。
教师:“大家想不想再来玩一玩,用更多的方法使东西发出声音来呢?”(幼儿再次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更多的动作使东西动起来)
3、三探声音
(1)、 引导幼儿通过动作的速度、力度等改变声音的特性。
教师再次出示拨浪鼓,提问:“大自然的声音有快有慢,有轻有响,我们怎样使拨浪鼓发出不同的声音呢?”请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改变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2)、 幼儿集体探索
教师:“我们一起来试试让这些东西也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幼儿探索后,师幼总结。
4、模仿声音
(1)、 教师播放越来越大的风声,引导幼儿每人拿一张报纸通过改变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模仿风声的变化。 (2)、 教师播放越来越响越来越快的马蹄声,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动作模仿马蹄声的变化(如:踏脚、手敲桌子等)。
5、师幼总结。
教师:“大自然和生活中有那么多奇妙的声音,它们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轻、有的响,但是静止的东西都不会发出声音来,我们通过摇、拉、搓、撕等等好多的办法,就能使这些静止的东西发出声音来,我们还能模仿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寻找教室里、生活中的声音,并尝试模仿,再次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引导幼儿区分优美的声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避免噪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