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质的酸碱性

物质的酸碱性

来源:独旅网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

  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等具体情况,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相关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

  3、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20%和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三、课前准备工作

  1、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20%和0.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0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

  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

  四、教学设计的方案

  1、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ph、会测定物质的酸碱度。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

  【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现在盖房子少不了的是石灰,它溶于水是碱。可以尝味道吗?(不可以)有什么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学生:用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变红,有的有酸味的物质很酸,有的微酸,通过石蕊可以区分吗?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出酸或碱的强弱程度呢?(ph)

  【投影】学习目标。我们先认识ph。

  【阅读】学生阅读p61页,讲出所了解的有关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或投影)

  一、ph是表示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简称酸碱度。

  1、ph的范围是0~14

  2、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3、ph越小酸性越强,反之ph越大酸性越弱。

  【投影】认识ph

  【设问】如何测定溶液的ph?什么是比色卡?(教师简要解答)

  【演示】两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一】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并记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所测得的ph与浓度的关系。

  【投影】投影学生实验结果并讨论。强调:①酸越浓,ph越小;碱越浓,ph越大。②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浓度差别很大,但ph差别很小。

  【学生活动二】分组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并记录。

  【投影】汇总学生实验结果并投影。

  【讨论】

  ①将可食用与非食用物质的ph比较,有何结论?(酸性或碱性太强的物质即ph太大或太小的均不可食用,它们有强烈的腐蚀性)

  ②将酸性物质按ph大小进行排列,有何结论?(酸味越浓的物质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越强的物质ph越大。)

  ③你调查到生活中哪些与ph有关的知识?

  【板书】师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学生讲述教师板书:

  二、ph与生活

  1、ph与人体健康

  人体体液的ph是7.35~7.45时正常;

  人体体液的ph<7.35时,处于亚健康状况;

  人体体液的ph=6.9时,变成植物人;

  人体体液的ph是6.85~6.45时死亡。

  如何测定自身体液的ph是否正常?

  如何调整体液的ph?常吃的食物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

  酸性食物(20%):肉、蛋、……

  碱性食物(80%):蔬菜、水果、……

  2、ph与美容

  3、ph与内衣

  4、ph与酸雨

  5、ph与土壤

  6、ph与养鱼

  7、……

  【小结】以上讨论涉及了工业、农业、环境、人体健康等各个方面,(请学生翻开课本63页)说明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练习】见讲义,投影解答。

  1、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化肥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氨水溶液的ph78811

  该同学最好选用( ) a、尿素b、碳酸氢铵c、硫酸铵d、氨水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物质食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火碱液ph39710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牙膏和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学生自我小结】投影要点,发随堂小测。【随堂检测】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表示.2、ph的范围是            。3、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            。4、ph=7时,溶液显            性。5、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            。6、同学测定了一些食物的ph如下。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蕃茄橘子鸡蛋清牛奶玉米ph43868

  a、病人适宜多吃橘子  b、牛奶和鸡蛋清都显碱性  c、蕃茄的酸性比橘子强  d、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业】1、测定家中常用物质的ph。2、完成课本习题第1、2、7题。学案设计主题: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班级            姓名           问题:1、你知道生活中我们吃的和用的一些物质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2、有什么方法可以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3、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学习目标:1、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读一读:(课本61页)讲一讲:说一说你在课本上了解的内容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自己动手实验,测定周围物质ph,并填表:组别 物  质 ph 酸碱性 (酸性/中性/碱性) a 组   橘 子 汁    自 来 水    洗 洁 精     自带物质  b 组     汽    水     校园里的土壤     立白洗衣粉        自带物质   c组唾   液  肥 皂 水  番 茄 汁  自带物质   d组牛   奶  厕所清洁剂  厨房清洁剂  自带物质  

  议一议:将上述物质进行归类,并按ph的大小排列:物质名称     ph     酸碱度 物质名称     ph     酸碱度 

  交流一下你所了解到的与生活中的物质的ph相关的知识练一练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化肥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氨水溶液的ph78811

  该同学最好选用(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氨水读一读:(阅读课本62页~63页了解常见物质的ph及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自我小结和检测。作业:1、测定家中常用物质的ph。2、完成课本习题第1、2、7题。五、教学后记本节课成功的地方之一是学生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的ph,从数据上直观地了解到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为以后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其二是充分发掘生活中物质的ph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课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向老师要ph试纸带回家;有的女同学对洗发水、洗面奶等的酸碱性特别感兴趣,教师这时趁机启发其对下一课时酸碱性与头发的关系进行研究。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学习程度差异较大,探究时间和讨论时间有别,所以教学时间紧迫,当堂检测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建议有条件的可将ph与生活的讨论内容投影或让学生在课后交流,也可互相借阅或阅读事先张贴在实验室内的资料。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或没有条件上网,所以有关ph与生活的资料准备主要是教师完成,学生参与度不高,尽管学生很感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