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中断发生在债权人提起诉讼、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主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或主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中断包括患方要求赔偿、医院同意赔偿、提起诉讼或仲裁。中断后,已过时效无效,中断期间不计入时效,中断事由终止后重新计算时效。
法律分析
一、保证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何时中断
1、保证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中断的发生时间是:
(1)债权人就主债务向提起诉讼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时发生中断;
(2)债权人向主债务人提出要求其履行债务的请求时发生中断;
(3)主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时发生中断。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医疗纠纷诉讼时效何时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有三种情况:
1、权力人的请求,在医疗事故中,也就是患方要求医院赔偿,口头或是书面请求都是可以的,为了更好的保护权力,最好是有书面的文件。
2、义务人同意履行,医院如果同意赔偿,那么诉讼时效也是可以中断的。
3、提起诉讼或仲裁。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拓展延伸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一定时间内,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程序来主张自己的权益。计算方法一般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常见的包括起算时间、中止、中断和延长等情形。相关规定则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例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在确定诉讼时效期间时,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和判断。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对于当事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其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保证合同纠纷和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中断有明确的规定。债权人提起诉讼、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主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以及主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都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案件和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当事人来说,了解和遵守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助于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机关、人民、人民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