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咏华山》说课设计2份

《咏华山》说课设计2份

来源:独旅网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生读。

  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小黑板。)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

  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

  生再读。

  师: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

  生:好

  师:自己先练习背背。

  生练习背。

  师:谁试着背一背。

  生背。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

  生齐背。

  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

  师:“举头”就是--

  生:抬头。

  师:“回首”就是--

  生:回头。

  师:“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就是--

  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近,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

  生:咏华山。

  师: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想象自己就是小寇准来把华山的高、美读出来,自己先多练习几遍。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试一试。

  生读。

  师:练习背一背,好吗?

  生练习背。

  三、学习第三段

  师:这首读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生:七岁。

  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这首读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呀!看看现在谁学得最认真。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好吗?

  (下课)

  师:今天,有几位生字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认一认。

  生齐说:想。师出示生字卡片:艰难吟诵称赞,最后一张为空白卡片,生笑。

  师:这张卡片上的汉字小朋友去哪儿了呢?噢,原来跑到黑板上了。

  (师板书“山”字。)

  师: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见过哪些山?

  生:中学里面的假山。

  师:那是假的山,真名叫“土堆”。

  生:马陵山。

  生:我还从电视中见过一些山。

  师:你觉得这些山怎样?

  生:高!

  师:高!谁来读一下“山”字,告诉老师?

  生声音响亮地读。

  师:听出来了,山的确很高。

  师:其实,在我国陕西省境内就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高山,它就是华山。师在“山”字前板书“华”字。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朗读课文,对华山已有了一定了解。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课文中那位小朋友一起去登华山,看看你觉得华山怎样?

  师出示“他们沿着山路……飘着朵朵白云”一段话,生自由读。师在黑板上画一幅“高山”的简笔画。

  师:刚才小朋友们一起读这段话,老师听说华山的山路很窄,如果大家一齐读,肯定登不上山顶。请小朋友们各自读,再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很高!

  师:用心读书了。

  生:很漂亮!

  师:能一边读书一边用心感受。

  师:小朋友们,能通过读,把你心中感受到华山告诉老师吗?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老师觉得他们没费劲就登上去了。我们和那位小朋友、先生一起去登。(师指着简笔画山脚)现在开始:一步、两步、三步……累了吗?(师结合数画一级级石阶。)

  生:没累!

  师:接着登!一步、两步、三步……累了吗?(师结合数接着画。)

  生:没累!

  师:对,可能现在没累,可是,走了这么长时间,才刚刚离开山脚。

  如果登到山顶,他们累不累?(师将石阶补画到山顶。)

  生:累。

  师:等上山顶容易不容易?

  生:不容易!

  师:这就叫“艰难”!再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注意将“艰难”读得慢一些、重一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登山很艰难。请接着读。

  生:啊!华山真高哇?

  师:究竟有多高呢,老师没听出来。请接着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没听出来,好象还有两座山超过了华山。

  生再读,注意突出“远远近近、都”等词语。

  师:有点听出来了,谁再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没有山超过华山。(师随机画连绵起伏的群山见笔画,以突出华山之高。)

  请接着读。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老师听出来了(师随机在山腰画朵朵白云,以突出华山之高。)不过“太阳显得那么近”老师没听出来,是这么近吗?(师随机画了一个很小的太阳。)

  生笑:太阳应该有这么大。(边说边做展臂画圈的动作。)

  师:咦,太阳为什么会是那么大呢?老师不懂。

  生:因为在华山顶上,太阳显得那么近,所以看上去应该很大。

  师: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你得通过读,才能将它读大起来。

  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一句,注意将“那么”读得慢一些,重一些。

  师:太阳是近了一些。(师随机将太阳画大一圈。)如果,你能加上动作读,太阳可能会显得更近,变得更大。

  生边做动作边读,师随机将太阳又画大一圈。

  师:刚才老师通过小朋友们读觉得华山很高。究竟有多高,在老师脑海中还不是很清晰。谁能读好“啊!华山真高哇!”这句话?

  生读。

  师:老师觉得华山只有这么高。(师随机画一个短一些的感叹号。)谁能把它读得再高一些!

  生跃跃欲试,一生读。

  师:变高了一些。(师随机画一个长一些的感叹号。)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齐读告诉老师。

  生齐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高!实在是高!(师随机画一个更长一些的感叹号。)

  师:刚才老师听了小朋友们的读,知道华山很高。小朋友们能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告诉老师呢?

  生自由边读边做动作。

  师:我们登上华山山顶,(指着简笔画)看到太阳公公变得胖胖的,白云姐姐在山腰间自由自在地散步,远处群山连绵起伏……看到这样景色,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啊!华山真高哇!

  生:华山太美了!

  生:真漂亮!

  师:小朋友们是这样夸奖华山的,(师板书“咏”字),和我们一起登上华山的那位小朋友是怎样说的?

  师小黑板出示“小孩儿情不自禁……回首白云低”一段话。生自由读。

  师:能读懂吗?

  生摇摇头。

  师:读读前面这段话。生自由读前面一段话。

  生1:我知道“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是举起头看到太阳很近……

  师:“头”怎么举起?

  生2:我知道,“举头”就是抬起头,边说边“抬头”做动作。

  师:知道了“举头”就是抬起头。

  生1:回过头来看看,白云很低,在脚下。

  师:不对,诗句中没有“头”这个字。

  生1:“回首”就是“回头”。

  师:我懂了。前两句意思呢?

  生1:不懂。

  师:再读读前面一段话。

  生自由读前面那段话。

  生:老师,我知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于齐”是说只有天在华山上面,其他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师:“齐”什么意思。

  生:奇怪。

  师:可不是奇怪的意思。(师拿出两支一样长短的粉笔),这两支粉笔怎样?

  生:一齐。

  生:一样高。

  师:有没有山和华山一齐、一样高?

  生:没有。

  师:老师知道了,这首诗也是说华山很高。能读读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读。

  生读

  师:能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吗?

  生:一边动情地读,一边配上动作。

  师:好诗!好诗!

  师:华山是“五大名山”之一,登上华山,看到这雄伟壮观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生:舒服。

  师:你喜爱华山吗?

  生(齐答):喜爱!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自由读2节,边读边想象登上华山看到的美丽景色。

  生自由读2节。

  师:这节课我们跟随那位做诗的小朋友一同游览了华山,大家知道那个小朋友是谁吗?

  生:寇准。

  师:他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做这首诗时才7岁。和小朋友们一样大。你觉得寇准小朋友怎样?

  生:非常聪明!

  生:有学问。

  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同游览了雄伟险峻的华山。大家愿不愿意把这美好的风光记在心中。课后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