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总第148期)管理论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徐丹丹1,孟潇1,卫倩倩2(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37;2.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昆明650221)摘要:文化创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新的财富创造形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超过了传统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广大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做了大量研究。文章以“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对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做初步的梳理,以期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发展;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543(2011)02—0105—09当前知识经济与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Document),首次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的概念,并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写道:“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制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此背景下,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理论及政策建议。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国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内涵进行界定与统一。第二部分系统介绍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发展。第三部分根据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实践,总结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发展模式。最后,根据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界定在国外众多著作文献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与称谓。例如英国采用的称谓是创意产业,而美国的类似产业则是版权产业,西班牙则称之文化休闲产业,日本称之内容产业,德国、荷兰、韩国等许多国家也称之为文化产业。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与外延上却有相似之处,因此有必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内涵进一步厘清。西方经济学中对文化创意产业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法兰克福学派的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Adono)和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mier),两人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中首次提出了收稿日期:2010一ll—ll基金项目:发展社会服务业的金融支持研究(09BJY028);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SM20101001105)作者简介:徐丹丹(1972一),女,黑龙江七台河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孟潇(1985一),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卫倩倩(1985一),女,河南济源人,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105·万方数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文化产业”(Kulturindustrie)的概念,书中指出,“文化产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商品化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产业体系。因此,作者对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抱着批判和否定的态度。随后法兰克福学派其他代表人物马尔库塞(Ma.rcuge)、本雅明(Benjamin)、哈贝马斯(Haber-mas)等人相继对文化产业概念进行了扩展,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产业”理论。但是这一理论在当时的工业经济背景下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源于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为了适应后工业时代的经济形势,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那些源于个人创造力的技能和才华,而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的活动”。“创意经济”的范畴包括13个行业,即: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等。著名文化经济学者凯夫斯(Caves)在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上,更狭义地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提供具有广义文化、艺术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按照这种定义,创意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以及时尚、玩具和游戏。【2】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从知识产权角度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均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有四大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霍金斯认为,知识产权法的每一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这四种工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lo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是:“创意的循环,将产品与服务是将创意和智力资本作为初始投入,通过贸易和知识产权获利…”。"oTowse(2010)认为过去20年来知识和人力资本作为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动力被广泛重视,加之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使得创意产业高速发展,这一巨大变化使得那些过去被称之为文化产业的产业与艺术产业一并被称为创意产业。【4Oakley(2006)认为当涉及到更宽泛的文化领域,“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具有相同含义。LsJ通过国外学者对创意产业定义的阐述,不难看出创意产业是由文化产业发展而来的高级模式,国外学者所提倡的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基本一致,鉴于文化创意产业这一称谓在我国的普及使用,下文将使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统称,以免引起混淆。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发展研究对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的探讨,表现为一种针对当代经济、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全新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在当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创意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财富的真正来源。作为一种观念性存在,创意由思想、知识、技能、创新等文化要素构成,它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服务,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市场。(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西方经济学界最早明确提出“创新”概念的学者是德国著名经济思想家熊彼特,他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并非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6’熊彼特将创新概括为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新的组织形式五种情况。此外熊彼特还特别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原动力,而且在他的研究中排除了需求因素的影响,因此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基本上是一种“供给推动说”。Schmookler(1966)对此提出了异议,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是一种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因此也要受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制约,在刺激科技创新方面,需求比科技进步本身更重要,由此形成了创新的“需求拉动说”。【71Mowery&Rosenberg(1979)综合了“供给推动说”和“需求拉动说”,提出一种供给推动和需求拉·106·J万方数据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动相辅相成的“双因素说”,他们认为供给和需求都是创新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只是在不同产业中以及在创新的不同阶段上,二者的重要性可能会有所区别,但无论如何,技术和市场都是创新成功的基本要素,任何创新也都面临技术和市场两种不确定性。【8J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意产业化成为了经济学的研究热点。Throsby总结了创意与创新的关系,指出“只有创意是创新的起因,并因而成为技术进步的先兆之时,创意才能进入经济学的论述”。即只有当创意进入产业转换为生产时,才被视为创新,创意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创新是创意到产业化生产的过程,而创意是创新的基础,更多地强调一种“思想”。一o(--)罗默的新增长理论与古典经济学中的要素投入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不同,知识由于具有共享性、传播性、低成本可复制性等特点,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最先指出知识不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出现了全新的经济部门,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经济部门“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据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据此提出了“新增长理论”,即好的创意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知识的传播以及它可以几乎无止境的变化与提炼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三)创意经济理论1.创意效用模型澳大利亚学者Throsby最早提出创意经济学(Economicsofcreativity)这一概念并将其模型化。Throsby的创意模型中最具特点的是“创意效用”,效用大小由创意结果的文化价值决定。在引入收入因素后,创意者的效用最大化表现为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共同最大化,二者通过一个系数分配在效用函数中的权重,Throsby认为这种“共同最大化”普遍存在于小说创作、电影制片、视觉艺术创作、流行音乐创作等文化产业领域。【I驯2.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收入分配理论:“超级明星理论”文化创意产业中收入分配的焦点则在于同一市场上不同的创意者如何分配资源。Rosen(1981)提出了“超级明星理论”,试图解释为何在一些职业中,少数杰出人物“超级明星”获得了既超出同行、也超出一般意义上的个人禀赋的高额收入。超级明星现象在许多行业都存在,但在演员、歌星、作家、运动员等职业中最为明显。在Rosen的模型中,消费者愿意按照创意者的禀赋支付价格,因此创意者获得的均衡价格和他的禀赋成正比,而且禀赋的收益函数是凸函数,所以现实中的超级明星现象就产生了。‘111在Rosen论文的篇末引用了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的一段话来说明为何超级明星现象将随着经济发展愈演愈烈。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能力为超级明星支付高价。传播技术手段的升级将使超级明星的影响力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辐射面临前所未有的扩大。【t2j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结论。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发展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世界经济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趋势。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世界各国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与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取得了极大成功。目前国外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基本模式主要有4种。(一)园区集聚发展模式产业集聚模式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信息服务业中的硅谷.、金融服务业中的华尔街、伦敦金融城等,在文化创意产业也有许多产业集聚的成功范例,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日益引起关注,在此背景下,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产业集聚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著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他在研究19世纪末的英国工业区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并认为地理邻近性导致的知识外溢以及静态和动态的空间外部性,间接表明了企业·107·万方数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企业群之间的传播和应用。但这一观点此后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Flew&Terry(2010)认为原因在于马歇尔的观点挑战了新古典均衡理论中的“赢者通吃(winnertakesa11)”理论。[1列20世纪90年代,产业集聚的概念被哈佛商学院的Porter教授重新提出,Porter(1998)认为产业集聚可以给企业提供j种竞争性优势。一是促进生产力。通过专家与专业技能工人的引进,专业信息的获得,产业集聚使得企业之间的互补关系长足发展。二是增加创新机会。产业集聚使得生产者间距离拉近,产业内部的交流沟通使得生产者的成本趋同,这一环境因素使得生产者创新压力增大。三是新的商业模式。产业集聚使得企业在初入市场阶段可以更好地获取所需信息,减小了市场的进入壁垒。[14】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的集聚程度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集聚点的产业集聚现象,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creativecity)”【l副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环境引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外在影响提升的吸引力,从而“重塑城市形象”。二是催生城市内在布局优化的牵引力,从而“重绘城市”。Caves(2002)认为相关从业者区域上的集聚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有了一个常规性的基础平台,这就使得城市作为“人才磁场”可以将有一技之长者从其他地区吸引过来。同时城市作为金融等专业服务中心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原因在于文化服务业最为容易获得相关服务业的支持。【21Scou(1997)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因给出了解释,他认为“文化经济中的企业间交往和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过程,促使了生产制度和地理环境的聚合,经常出现的‘高回报’效应也反过来促进了聚合的趋势。这种聚合倾向和相关的高回报效应,不仅提高了生产制度的效率,而且还提高了产业的创造性。”Scoa认为特定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功能,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像洛杉矶、纽约、巴黎这样的国际化城市。【I叫另一个由产业集聚延伸出的概念是由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创意阶层(creativeclass)”。他认为当具有新鲜想法的创意阶层以组织或区域的形式聚集时,价值和财富随即产生,这些资源就形成了区域的“决定性竞争优势”。Florida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CreativeClusters)定义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群体,其核心是雇佣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或新的有独创性的内容。【17J此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点偏好在大城市的废弃工业区。西方工业型大城市在传统制造业衰落后,留下了许多废弃厂房。Mommaas(2009)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不仅有了新形式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重建利用了废弃的厂房和仓库。[1引Markusen&King(2003)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旧厂区由于房租低廉,因此最初是贫困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的集聚场所,逐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艺术集聚地。当知名艺术家和大客户上门光顾后,这一地区逐渐转变为高端文化区,进而房租暴涨,逐步失去了对青年艺术家的吸引力,这一过程即文化创意集聚地的扩散与转移。【19JCaves(2004)认为这种集聚地的扩散和转移既可能发生在不同城市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城市内部。L2o(二)与其他产业结合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价值溢出性与再开发性,因此如何与其他产业结合共同发展,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1.文化创意产业与手工业英国作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近年来注重了文化创意产业辅助产业的作用,许多学者研究了手工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发展手工业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Banks(2010)根据近年来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认为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手工业者依赖越来越大,如何培训合格的手工业者与相关技术人员是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Ⅲ]·108·万方数据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Christopherson(2008)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手工艺者的重视已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手工艺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与相关政策制定越来越重要。”¨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就业增加有很大程度来自手工业的就业增长,尤其在影视、剧院、音乐及设计等行业。DCMS(2008)英国最近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已将重心由培养艺术家转向了培养手工业者与相关技术人员。旧JHiggs等人在《英国的文化产业经济》一书中提出为了使得手工业劳动者可以跟上当前流行技能与创意的脚步,在未来政府与企业雇主完全有可能接受手工业者的培训与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工业满足文化创意经济的需求。旧12.创意旅游创意旅游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旅游业结合的新型经营模式,给全球各地区的文化创意经济及旅游经济提供了创新性思路和实现手段。最早提出在传统旅游业中引入文化创意元素的是Pine和Gilmore,在其著作《体验经济》中提出:在体验消费时代,文化旅游产业中的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会引导他们把产品供应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经营者利用创意手段和过程,通过引导游客体验去完善自己,来创造新型的经济价值。Ⅲ1而创意旅游这一概念是由RichardsandRaymond(2000)最早提出的,两人将创意旅游定义为:在旅行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学习体验从而达到发展旅行者创意潜能的活动。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创意旅游实质上来自于文化旅游概念。陋JRiehards(2005),RichardsandWilson(2006a,2006b)都认为创意旅游这一概念作为文化旅游的延伸正在广泛运用。Ⅲ墙JRichards(2005)认为创意旅游的最大特点在于主动地学习而非被动观赏,在实现个人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26JLandry&Gnedovsky(1997)认为制造业和传统工业的衰落意味着经济急需新的收入源泉,文化创意旅游作为一个全球性品牌,是一个有着巨大收入潜能的产业,可通过现代化管理、城市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广。[291此外,有许多学者研究了各国创意旅游的实践,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Davie(2002a)介绍了南非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情况。首都约翰内斯堡的市中心开始向一个大型艺术馆发展,大约有70件大型壁画在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墙体上展出。这一活动的宗旨是将约翰内斯堡市打造为非洲的艺术文化中心,以此来加强其城市旅游业的地位。唧1Dirsuweit(1999)、BlueIQ(2002)都提到了南非政府特别成立了牛顿文化行政区,这一区域聚集了大量文化创意活动、娱乐以及相关产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南非欲将牛顿区打造为南非的艺术首都。‘31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发展创意旅游,创意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城市之间越来越倾向于借鉴同时代的其他城市的做法,导致发展模式千篇一律。另外,成本昂贵且其影响有限的大型活动频繁举办也值得重新审视和怀疑。Riehards&Wilson(2006)就指出巴塞罗那花费了大约上亿欧元来举办2004年的“全球文化论坛”,旨在以市区海岸为突破点发展旅游业,但最后实施费用超过最初预算的一倍,而到访游客数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750万人。哺1Russo(2002)也指出,创意旅游中遗迹开发战略给历史悠久的城市也带来了很大问题,他列举了在威尼斯历史遗迹旅游中出现的“恶性循环”。宣传导致游客人数激增,使得游客的旅游环境与体验大大降低,甚至导致了文化古迹的破坏。p副(三)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Wise(2002)认为当前有两种权威性的政策导向:一种是“以经济发展为目的”,这一政策导向引起了诸如经济全球化、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等问题的讨论。另一种则是“以社会发展为目的”,其政策重点在于文化的全球化以及文化政策如何促进国家地区当地文化的发展与保护。Ⅲ1“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的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以英美两国为代表。这一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实行自由企业制度,限制垄断、保护自由竞争,减少国家行政干预,加强宏观指导和公共服务,在追求经·109·万方数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济增长的同时,也“以社会发展为目的”。因此在英美文化创意产业中,尤其是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小企业占了绝大部分。Pratt(2000)、[冽Scott(2001)‘蚓认为在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即便存在着少量大型国际企业,但这一产业更多的是由小企业和个人组成,他们彼此密切竞争、合作并形成了一个网络,提供创意源泉以及他们对文化创意市场波动的理解。0’Connor(2005,2004b)认为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与重视中小企业与个人艺术家是分不开的,政府鼓励他们成为文化创意市场的供应者。中小企业的聚集不仅带来了就业与财富,还增加了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卜驯O’Connor&Wynne(1996)分析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个体与中小企业兴起的原因。认为这与当时撒切尔夫人的保守政府鼓励自我创业有很大关系,其政策框架使得个人创业与中小企业运营相对便捷、合法。【驯还有部分学者举出了若干市场主导模式的成功发展实例,其中以Wood&Taylor(2004)Ⅲ1所提到的英国小城哈德斯菲尔德最为代表性。哈德斯菲尔德请来了“创意城市”之父CharlesLandry作为顾问,为城市打造出了创意循环体系,其立足点在于文化创意是可以被引导用于地方经济发展。同样,如果创意没有被很好地管理,将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创意循环体系的核心在于文化创意市场的建立以及使得市场效率充分发挥的市场制度。该循环模型由加强城市创意生成能力、将创意转化为现实、连接创意,形成创意流动网络、搭建创意流动平台、吸引观众,构建市场五个阶段组成,见图l。图1CYCLESOFCREATIVITY.(四)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与市场主导思路相反的发展模式是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代表所采用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都以政府为主导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取得了成功。上述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强国(区),除特殊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外,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在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主导作用下,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辅以政府干预,即运用宏观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调节文化创意市场。wu(2005)认为根据国际经验,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制度性的创意机制,使其可以制造创意、输出创新。H¨这一观点阐述了政府主导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的重要性。Lee(2004),[42Yue(2006)[431总结了新加坡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历程。2000年3月,新加坡信息与艺术部(MinistryofInformationandThe3Arts)提出了《文艺复兴城市报告:文艺复兴新加坡的IndustriesWorking文化与艺术》。2001年12月,新加坡政府成立创意产业工作小组(CreativeGroup),提出以三个重心来发展新加坡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框架。第一,建立文艺复兴城市2·0。延伸了2000年文艺复兴城市规划,此2·0计划建议政府集中.110·万方数据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资源以发展文化艺术基础建设,借此培养创意人才与观众。第二,设计新加坡。以设计能力来增加新加坡的国家与企业竞争力,由不同层面的设计增加新加坡的艺术价值,这个规划包括协助企业将设计视为一种工具来规划商业策略,以刺激创新与经济成长。第三,创建媒体2·l。试图在新加坡形成一股活络的媒体生态,以建设新加坡成为全球性的媒体城市。Rogevson(2006)Ⅲ1介绍了南非经验。南非政府提出“创意南非”口号,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商业流程外包等9个产业定义为优先发展产业。大力发展“创意城市”,首都约翰内斯堡专门为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一个地区发展规划,包括四项启动工程。一是建立专项银行,如约翰内斯堡艺术银行。对在约翰内斯堡发展的艺术家进行扶持,建立艺术品市场。银行的通过购买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租赁给需要艺术品来装饰办公环境的公司来盈利。这样一来,银行拓宽了业务渠道,艺术市场也日趋繁荣。二是启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种子基金,基金为文化创意项目提供金融服务以及管理经验等帮助。三是经济发展局为投资电影的入门投资者提供专门的机构支持。该机构为投资者提供办公场所、拍摄的基本设施及专业器械。四是约翰内斯堡开展艺术孵化器项目,资助参展国家艺术节的参展项目。挑选在国家艺术节展出作品的公司进行资助,帮助他们获得全国性的关注,从而带动当地市场。总体看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流行,该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初期起着重要作用,这对于尚在起步阶段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大的启示。四、结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Evans等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一般被认为是与金融服务业、高科技行业一样的领导行业,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动力。mo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是世界各国未来的关注所在。随着国际文化创意市场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将会激增。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世界也在关注中国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Keane(2004)Ⅲ3讨论了中国能否继韩国、13本及新加坡等国之后,成功发展文化创意经济。他认为发展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意从投入到产出如何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布局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建立与消费。Keane也指出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消费者文化创意消费与日俱增,但是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仍在创新与模仿中徘徊。并且大部分创新仅仅发生在价值的形成与分配阶段。而不是最核心的创意概念阶段。根据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研究,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当前处于发展初期的情况,我国应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成功地运用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市场,加快制定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使我国早日步入文化创意强国之列。参考文献:[1]Howkins,J.The[2]Caves,RCreativeEconomy:HowPeopleMakeMoneyFromIdeas[M].AllenLane/PenguinPr髓8,2001.CreativeIndustries:ContractsEconomyReportbe附∞nArtandCommerce[M].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2.[3]UNCTAD.Creative[4】Towse,R[5]Oaldey,k2008[R】.Geneva:UNCTAD,2008.IndustriesParadigm[J].KYKLOS,2010,63(3):461—478.Creativity,CopyrightandtheCreativeIncludeUsOut: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PolicyintheCreativeIndustries[J].CulturalTrends,2006,15(4):255—273.[6】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易家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Schmoolder,J.InventionandEconomicGrowth[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6.·11l·万方数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8]Mowery,D.C.&Rosenberg。N.TheEmpiricalInfluenceofMarketDemandUponInnovation:ACriticalReviewofsomeRecentStudies[J].ResearchPolicy,1979,8(2):102—153.ofCulturalEconomics,1999,23:3—12.UniversityPress,2001.[9]Thmsby,D.CulturalCapital[J】.Journal【10]Thmsty,D.Economics[11]Rosen,S.TheandCulture【M].Cambridge:CambridgeSuperstars[J].AmericanEconomicsofEconomicReview,1981,71(5):845—858.[1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Flew,Terry.TowardSpecialIssueCulturalEconomicGeographyofCreativeIndustriesandUrbanDevelopment:IntroductiontotheCreativeIndustriesandUrbanandtheNewEconomicsofDevelopment[J].TheInformationSociety,2010,26(2):85—91.[14]Porter,M.ClustersCompeti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76:77—91.PublicationsLtd,2008.[15]Landry,C.The[16]Scott,A.J.The339.CreativeCity:AToolkitforUrbanCulturalEconomyofInnovators.[M].EarthscanCit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1997。21:323—[17]Florida,R.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andHowItsBooks,2003.Transformingwork,Leisure,Community,andEverydayLife[M].NewYork:Basic【18]Mommaas,14.Spaces[19]Markusen,AofCultureandEconomy:MappingtheCultural—creativeClusterLandscape[M].InKongandO’Connor,2009:45—60.andKing,D.TheArtisticDivided:TheArts’hiddenContributiontoRegionalDevelopment[M].Hum—phreyInstituteofPublicAffairs,UniversityofMinnesota,2003.[20]Banks—321.Mark.CraftLabourandCreativeIndustr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alPolicy,2010,16(3):305[21]Christopherson,S.BeyondTheory,Culture[22]DCMS.CreativeSport,2008.theSelf—expressiveCreativeWorker:AnIndustryPerspectiveEntertainmentMedia[J].andSociety,2008,25:73—95.Britain:NewTalentsfortheNewEconomy[R].London:DepartmentofCulture,Mediaand[23]Higgs,P.Cunningham,S.,Bakhshi,H.BeyondLondon:NESTA,2008.theCreative:TheCreativeEconomyintheUnitedKingdom[M].[24]PineB.J.,GilmoreJ.H.TheExperienceEconomy[M].Harvard[25]RichardsG.,RaymondC.CreativeNewUniversityPress,1999.Tourism[J].An.AsNews,2000,(23):16—20.forTourism[J].Intemational[26]Richards,G.Creativity:A32—43.StrategicResourceJournalofCulturalPolicy,2005,(9):[27]Richards,G.andWilson,J.DevelopingCreativityinTouristExperiences:ASolutiontotheSerialReproductionofCUl.ture[J].TourismManagement,2006a,27(6):1209—1223.[28]Richards,GandWilson,J.Tourism,CreativityandDevelopment[R].UnpublishedMimeoPaper,2006b.for[29]Landry,c,Gnedovsky,M.StrategypublishedDiscussionPaper,1997.Survival:CanCulturebeanEngineforStPetersburg’sRevitalisation[M】.Un.[30]Davie,L.TurningtheCityintoFortressArtGallery[R].UnpublishedDiscussionPaper,2002a.[31]Dirsuweit,T.FromerationCitytoCreativeCity:DevelopingCultureandtheInformation—basedSectorsintheRegen-andReconstructionoftheGreaterJohannesburgArea[J].UrbanForum,1999,10:183—213.forSmart[32]BlueIQ.ThePlanProvince--Gauteng[R].BlueIQ,Johannesburg,2002.Cities儿J].Annalsof[33]Russo九P.The“Vicious(1):165—182.Circle”ofTourismDevelopmentinHeritageTourismResearch,2002,[34]Wise,P.Cultural[35]Pratt,A.NewPolicyandMutiplicit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alPolicy,2002,8(2):221—231.Media,theNewEconomyandNewSpaces[J].Geoforum,2000,31:425—436.[36]Scott,A.Capitalism,Citiesphers,2001,26:11—23.andtheProductionofSymbolicForms[J].TransactionsoftheInstituteofBritishC,eogra.[37]0’Connor,J.CreativeExports:Taking2005,11,(1).CulturalIndustriestoStPeterburg[J】.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alPolicy,万方数据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38]O’Connor,J.A[J】.MediaSpecialKindofCityKnowledge[J].InnovativeChstcm,TacitKnowledgeandthe“CreativeCity”InternationalAustralia,2004b,112:131—149.ConsumptionandProductioninthePostmodern[39】0’Connor。J.&Wynne,D.mLoafing:CulturaltheMarginstoCity[M]//inFromtheCentre:CulturalProductionandConsumptionintheIdeasforPostmodemCity.CentralProduction,1996.[40]Wood,P&Taylor,C.BigSmallTown:TheHuddersfieldCreativeTownInitiative[J].ComediaLocalEcon—omy。2004。19(4):380—395.[41]Wu,W.Dynamic2005.CitiesandCreativeClustem[z].worldBank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3509,WashingtonDC,[42]Lee,T.Creative10,(3).ShiftsandDirections:CulturalPolicyinSingapore[J].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alPolicy,2004,[43]Yue,A.,11leRe60nalCultureofNewAsia:CulturalGovernanceandCreativeIndustryinSingapore[J].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alPolicy,2006,12,(1).[44]Rogerson,Christian17:149一166.M.CreativeIndustriesandUrbanTourism:SouthMricanPerspectives[J].UrbanForum,2006,[45]Evans,G_andWitting,A.Strategies[46]Keane,M.andWitting,A.BraveturalPolicy,2004,10:265—279.forCreativeSpaces:CasestudyBerlin[R].LondonDevelopmentAgency,2006.NewWorld:UnderstandingChina’sCreativeVis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责任编辑、校对:李晶秀LiteratureReviewontheDevelopmentof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yXUDan—danl,MENGXia01,WEIQian—qian2(1.SchoolofEconomics,Beij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Beijing100037,China;2.SchoolofFinanceandEconomics,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Abstract:AsEconomics。Kunming650221,China)newformofwealthcreationinknowledgeeconomysociety,culturalandconcernativeindustryhasattractedthecommonoftheinternationalcommunitvsince1990s.Ittohasbecomethepillarindustryofnationaleconomyandtheleadingindustryexpandforeigntradeindevelopedcountries.ItsshareofGDPhasexceededthetraditionalmanufacturingindus—trv.Therapiddevelopmentof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yintheworldhasarousedwideatten-tionofscholarsathomeandabroad,andplentyofresearcheshavebeendone.Beginningfrom”industrialdevelopment”.aliteraturereviewismadeopmentoftheindustryinfiveindustryinChina.Keywords: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y;IndustrialDevelopment;LiteratureReviewonforeignscholars7researchesontlledevel-crea-foreigncountries,aimingtohelpthedevelopmentofculturaland万方数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徐丹丹, 孟潇, 卫倩倩, XU Dan-dan, MENG Xiao, WEI Qian-qian
徐丹丹,孟潇,XU Dan-dan,MENG Xiao(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37), 卫倩倩,WEIQian-qian(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昆明,650221)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1,27(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ncmxyxb201102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