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徐州经济发展质量及效益分析

来源:独旅网
区域经济 徐州经济发展质量及效益分析 王楠 (徐州市统计局,江苏徐州221000) ……~……………~……~…~…~~…~…~……………… i 摘要:江苏省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 6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徐州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发展方式与经6 1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逐步提升。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i ;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本文从GDP结构及相关指标的弹性系数角度,对徐; {州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剖析,力求更为直观的展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5 l l{ 关键词: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9—5292(2016)22—0047—02 l l: L , …, … , …, ~ ……, …, , ……~, ~, …, ~, , ~, …, 一…, ~, …, } 连年攀上新高度。2015年,徐州人均GDP达61531元,是 2000年的6.5倍,年均增长13.5 ,低于同期GDP平均增速 0.6个百分点。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2015年达9635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划分标准,徐州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和 地区平均水平。与江苏省相比,受人口基数较大的影响,虽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 度,其中,“十五”至“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 年均增长12.6 、14.4 和11.7 ,始终高于江苏省、全国平 均增速水平(除“十五”时期的个别年份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 外)。GDP总量从改革开放的2O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5320 亿元,相继于2004‘年、2008年、2011年、2012年及2015年迈 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但多年来占江苏省比重逐年提升, 2015年提高到69.9 ,与苏中地区的差距也在稳步缩小。 2.全员劳动生产率。纵向看,徐州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 增加,2015年首次超过1O万元/人,达到’1O.O5万元/人,是 2000年的7.5倍,是当年人均GDP的1.8倍,十五年间平均 增长11.8 ,低于同期GDP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横向 看,2015年,徐州低于江苏省3.7万元/人,排名江苏省第九 位、苏北第一位,与无锡、常州和南通的差距不断缩小,分别 是以上3市的50.5 、58.9 和82.8 ,比例略高于人均 GDP。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徐州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呈现出第 上一、二、三、四、五千亿元台阶,在江苏省保持第五位或第六 位,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保持第三十二位。在总量规模不断 扩大的同时,徐州经济发展的质量亦同步提升,产业结构性、 协调性均持续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 存在效益、效率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亟待进一步改善。 一、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内在要求, 徐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占比由1978年的 44.0:41.8:14.2优化调整到2015年的9.5:44.3:46.2,先后 从1978年的“一二三”到1980年的“二一三”再到1993年的 “二三一”,并于2015年实现了“三二一”的又一次历史性转 二产业最高且相对稳定、第一产业较低且提升不快、第三产 业居中但提高最快的特点。2015年,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分 别为3.2万元/人、15.4万元/人和14.4万元/人,均比2000 变,呈现一产发展平稳、二三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从阶段 看,2001年~2009年,全市经济发展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 第二产业占比逐年提升,9年累计提高6.3个百分点,2010 年对GDP贡献率达到59.7 的最高点;2010年起,第二产 年翻一番;在江苏省的位次分别排名第十二位、第七位和第 九位。 3.用地与产出。从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来看,徐州 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连年下降,从2011年的87.Og公顷/ 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47.7公顷/亿元,保持江苏省第九位、 苏北第五位。五年累计占用下降45.2 ,累计下降率在江苏 省位居宿迁和淮安之后,排名第三。从产业密度来看,徐州 业占比小幅回落,第三产业占比快速提升,由37.2 提高到 46.2 ,5年累计提高9个百分点,但从贡献率来看,第二产 业对GDP贡献率虽逐年下滑至52.6 ,第三产业上升至 44.8 ,第二产业仍是支撑GDP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江苏 省、全国相比,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是基本同步的,均由 单位面积GDP产出持续增加,从1978年的18.18万元/平方 公里增加到2015年4521.83万元/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的 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占比与全国、江苏省 的差距不断缩小,2015年,第三产业分别低于全国和江苏省 4.3和2.4个百分点。 64 ,亦居江苏省第九位、苏北第一位。与兄弟城市相比,徐 州单位面积产出是无锡、常州和南通的25 、37 和78 , 是盐城的1.8倍。 二、均量指标同步提升 1.人均GDP。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徐州人均GDP 三、相关指标匹配性有待持续增强 1.财政依存度及税收。多年来,徐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全国商情47 区域经济 呈现出高于GDP增长速度的走势,随着2012年GDP增势 减弱,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也有所回落,近四年年均增幅 为13.6 A,与GDP增幅差距逐渐缩小到2.5个百分点左右。o 从两者集中度来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上 升,从1997年的3.2 提高至2015年的10 ,表现出地方财 力聚集能力不断提高,且依存度的增势趋于平缓,“十二五” 期间累计提高2.4个百分点,较“十一五”略降0.6个百分 点。从江苏省来看,徐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保持江苏省第五 位,与GDP位次相当,占江苏省比重由2000年的5 提高到 6.6 .o4,15年累计提高1.6个百分点;与GDP发展趋势一致, 徐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近两年增速也逐步放缓,快于江苏省 0.3个百分点,低于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增速1.7个百分点。 尽管近年来徐州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由 于生活消费慢于经济增长,导致居民消费率(即居民消费占 GDP比重)不断下滑,从2005年的39.5 下降至2014年的 33.4 ,十年间累计降低6.1个百分点。与江苏省相比, 2008年至2014年,徐州居民消费年均增幅低于江苏省 (14.1 )1个百分点,占江苏省比重由7.6 下降到7.4 。 分析居民消费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消 费能力上看,“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名义增速整体呈 逐年放缓态势,从2Ol1年的16 下滑至2015年的9 ,逐步 与人均GDP增速持平,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收入实际增速 的优势也在收窄;财政依存度虽仍低于江苏省1.5个百分 点,但提升幅度比江苏省高,位居江苏省第九位。与省内兄 弟城市相比,徐州财政依存度高于无锡和常州,在与常州 GDP规模相当的背景下,徐州地方财力相对较充足。 2.金融存贷款。从金融市场看,徐州存贷款余额(人民 币)15年间平均增长16.5 Ao,低于江苏省2.1个百分点;存 贷款增量占全省的比重逐步由5.8 回落至3.8 ;2015年, 存贷款增量占GDP的比重为15 相对较低,仅是江苏省平 均水平的一半。从结构来看,存、贷款余额增速均在江苏省 末位徘徊,平均增速分别低于江苏省1.8和2.1个百分点; 尤其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 点,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增速 仍处于低位,同比仅增长3.5 ,增速低于中长期贷款15.4 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生产、投资意愿不强,对短期流动资金需 求减少。 3.投资率与投资效益系数。近年来,徐州固定资产投资 力度持续加大,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的特征越发明显。“十一 五”至“十二五”期间,徐州投资需求分别年均增长27.8 和 17.1 ,均高出同期GDP 5个百分点以上,高于江苏省6.3 和2.1个百分点;投资率(即投资需求占GDP比重)亦逐年 提高,从1978年的15 逐年攀升至2015年的8O.2 ,高于 江苏省14.7个百分点,位居江苏省第四位;同时,投资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资本形成总额增量占比)也同步提高,“十 二五”期间累计提高5个百分点,普遍超过消费对GDP的贡 献率,并于2015年呈现出微降的趋势(降势滞后于江苏省3 年)。 投资率持续攀升的同时投资效益(GDP增加额/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额)不断下降,“十一五”时期徐州投资效益系数 为0.3左右,“十二五”以来更是下降为0.1左右,即“十二 五”期间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投入的固定资产是1O亿元, 是“十一五”的3倍。而1996年以前,徐州投资效果系数一 般都在0.5以上;1996年~2010年间,投资效果系数也均在 0.3~O.5区间内波动。从江苏省来看,徐州投资效益系数近 年来在江苏省的位次不断下滑,2015年仅高于无锡位居第十 二位。投资效益的下降,意味着等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 GDP增加逐渐减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正在逐步 减弱。 4.居民消费率与收入。从上可以看出,徐州经济增长主 要依赖投资拉动,相较投资,消费的拉动力明显不足。2008 年至2014年居民消费年均增长l3.1 ,低于同期GDP增速 48全国商情 将会低于人均GDP增速,收入水平的相对降低抑制了消费 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服务型、休闲型消费;二是从消费构成上 看,房价上涨过快是挤压和抑制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经济增长下行环境下,居民消费能力不强,居民储蓄、 消费意愿略有下降,但居民购房意愿没有明显变化,投资意 愿有所上升,不利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5.单位GDP能耗。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徐州 能源消费总量稳定增长,增速呈现出与GDP同步趋缓的态 势,从2006年的11.3 下降到2015年的2.6 。受节能减 排政策、经济下行压力及能源利用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徐 州能源消耗增速始终低于GDP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保 持1以下,理论上显示出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2006 年 ̄2015年十年间,徐州万元GDP能耗从1.4吨标准煤/万 元(2005年不变价)下降至0.69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不 变价),意味着每增加1亿元GDP,需多消耗0.69万吨标准 煤;两个五年期平均下降率分别达到4.3 和5.3 ,“十二 五”节能减排的步伐较“十一五”时期加快1个百分点,能耗 下降率高居江苏省第二位。相较于省内其他城市,徐州万元 GDP能耗是江苏省的1.45倍,意味着徐州以江苏省9.3 的总能耗只创造了江苏省7.4 的GDP,居江苏省第十二 位,仅高于连云港。 综上可以看出,徐州经济发展趋势与全国、江苏省基本 保持一致,尤其是近三年来宏观指标间总体的匹配性、协调 性较好,数据质量较高,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徐州发展实际。 但也存在投资效益下降、消费贡献率不足等难题,需要在“十 三五”发展期间一一破解,进一步提高徐州经济发展的质量 效益。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信息网.湖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分析[j]. 决策咨询,2O14,68. [2]王寅,扬州市经济增长质量及效益分析[J].全国商情, 2010,(17). [3]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研究EJ3.广东省统计信息网, 2014,12. 作者简介i 王楠,硕士,江苏省徐州市统计局,中级统计师;研究方向:国 民经济核算统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