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根据上下文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用时】一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根据现场情景谈话导入。
我很喜欢大家,大家也喜欢我吗?如果喜欢,你们应该经常来陪我坐坐,谈谈人生,谈谈社会,谈谈理想,因为古圣人就曾经这么做过。那么古圣人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知道了。
二、板书课题,解题。
《论语》中的篇章都没有标题,这一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但它却概括人物以及中心事件,也就是四个学生陪一个老师闲坐谈话。据考证,当时孔子约60岁,子路约51岁,和孔子是同龄人,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大约18岁。谈话的过程也极为有趣。板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孔子)坐
51 39 31 18 60
三、分角色朗读。
1、学生明确哪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2、大致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揣摩说话的语气。
3、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担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角色,孔子的角由老师担当。
4、进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
四、重难点词句讲析。
由学生提出还弄不懂意思的词句,老师进行讲析。(括号内标有序号的注释与发给学生的资料对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1、陪侍)(孔子)坐。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于,比)尔(乎尔长),毋吾以(以,认为;吾以,以吾)也。(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毋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居(闲居)则曰:‘不吾知(知吾)也!’如或(有人)知尔,则(尔)何以(以何,做什么)哉?”
子路率尔(2、轻率、毫不思索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而对曰:“千乘之国(3、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能出车千乘的国家,在当时是一个中等国家),摄(4、迫近。此处作“夹”讲)乎(于,在)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5、军队的通称),因(接着)(加)之以饥馑(6、五谷不熟为“饥”,果蔬不熟为“馑”);由也为之,比及(7、等到)三年,可使(民)有勇,且知方(8、辨别是非的道理)也。”
夫子哂(9、笑,这里略含讥讽的意思)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10、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方,见方,方圆;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可让该国使民足,足,使动用法)。如其(至于)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11、指诸侯的祭祀活动,其中以祭祀祖宗为代表。祭祖必在宗庙(祖庙),故以“宗庙之事”泛指),如会同(12、或者在诸侯的会盟典礼中。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会同:诸侯会盟),端章甫(13、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礼服。章甫:礼帽。在这里都是名词
3
活用作动词),愿为小相(司仪官)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14、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铿尔(15、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尔,“铿”的词尾),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16、指为政的才能)。”
子曰:“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17、指夏历三月,天气已转暖的时节。莫:通假“暮”),春服既(已经)成,冠者(18、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冠者”指成年人)五六人,童子(19、未加冠以前的少年)六七人,浴乎沂(20、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南。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人浴),风乎舞雩(21、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县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22赞许,同意)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3、谦让),是故哂之。唯(句首语气词,表反问)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
五、分角色翻译。
1、自荐或指定单个的学生担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角色,给一定的时间做准备;2、孔子的角色由老师担当;
3、带有表演性质地翻译;
4、其他同学对翻译作评价。
六、讨论:四人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孔子赞同哪一个?孔子为何要赞同这个学生的回答?
板书: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孔子)坐
51 39 31 18 60
七、自由讨论:五人的性格分别有哪些特征?找出你喜欢的人物,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以及他的为政的思想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的中国,这些人分别可以做什么样的官)。(此一环节需做到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论观点怎样,只要言之成理都要给予肯定)
参考:
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讲究谦让、主张礼制 用于构建和谐社会
子路:反面——轻率、冒充 正面——直率、大胆、有远大理想、敢作敢为 与敌对国家抗衡
曾皙:正面——沉着、礼让、聪慧 反面——自傲、迂阔、善于讨好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内部关系
5
冉有:较为谦虚 当乡党委书记
公西华:谦虚或谦虚过度 当办公室主任
八、练习。
(一)小作文练习。
1、标题:《小议 的为政之道》。从文中任选一个人名填在横线上,写一篇作文。
2、也可就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二)基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现象、句式、重点实词、一词多义、重点虚词。做在知识整理本上)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6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四>特殊文言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后
2、毋吾以也 宾前
3、不吾知也 宾前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前
7
5、摄乎大国之间 介后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介后
7、异乎三子者之撰 介后
8、浴乎沂,风乎舞雩 介后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前
10、为国以礼 介后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用、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做
2、如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2)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9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⑴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⑵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⑶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