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中的南朝女性形象

来源:独旅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9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01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9 2014 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中的南朝女性形象 陈思瑞 摘要:南朝关于女性的诗歌可以分为宫体诗中的女性与女性自述诗中的女性,从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的表现内容、表现 手法以及作者心态三方面对比来说明女性在这两种诗中的不同,同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最后指出女性自述诗 中展现的女性依然受到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的束缚,男权社会极大地制约了女性群体的精神活动和创作视野。 关键词:南朝;宫体诗;女性自述诗;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4)09—0084—03 作者简介:陈思瑞(1991一),男,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00)历史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 收稿日期:2014一(t4—12 南朝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是现今学术研究的热 点,但是现有研究成果更多地是把重心放在宫体诗 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 号日宫体。”[3l1 这里提到了宫体诗是在“衽席之 间”、“闺闱之内”进行的,让我们了解宫体诗的主要 中的女性研究,比如袁韵的《(玉台新咏)的女性主义 解读》、张红玲的《浅析宫体诗的女性感性美》、王玉 亮的《论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描写》等文章都是主要 研究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而对女性自述诗中的女 性形象关注较少。虽然也有像李彤的《梁朝女性诗人 特征和主要内容,那就是以描写女性为主。 宫体诗中描写的女性首先是通过男性对女性外 在的描写而表现出来的,在诗中,对女性的容貌、姿 色、体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为我们描绘出一 幅幅男性眼中想象的女性形象。同时宫体诗也对女 性的内在进行描绘与欣赏,这种外在与内在的描写 诗歌解读》、杨娟的《南朝女诗人沈满愿的诗歌创 作》、陈元瑞的《南朝女性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刘令娴 的诗歌创作》等文章关注女性自述诗,但是其关注点 主要是在文学审美层次来分析女性自述诗的创作。 而本文从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中的女性形象对比来 进行研究,分析其不同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深层次 原因,这既有助于对当时女性形象的解读,也有助于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 构成了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 (二)女性自述诗中的女性形象 南朝时期,家学和私学的兴盛促进了女性教育 地位的提高。同时由于魏晋遗风的影响,社会风气开 放,女性开始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来进行文学创作。 在这些条件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女诗人,包括鲍 令晖、沈满愿以及宫女包明月等。她们创作了属于女 南朝是魏晋时代的后续,受到魏晋遗风的影响, 儒家独尊的地位进一步丧失,人们摆脱传统思想的 束缚,开始关注新的题材。同时由于佛经中关于女性 容貌、姿态的刻画影响了南朝社会的审美取向,加上 北方民族风俗对南方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关于女 性自己的自述诗,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包括咏物 诗、咏史诗等;也有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代言体诗 歌。南朝女性诗人创作的诗歌数量也是我国古代诗 女性诗歌创作的一个繁盛期,诗歌总数共有84首, 性题材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 一为我们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南朝女性自述诗中 的女性是南朝社会中女性现实形象的体现,与宫体 诗中想象出来的女性形象是不同的。 、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 (一)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 南朝是一个追求新变的时代,萧子显提出:“若 二、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中女性形象的差别 (一)从表现内容看 宫休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通过对女性的容貌、 服饰以及内心的描写来体现。在外在描写方面,宫体 无新变,不能代雄。” 当时的诗人将与女性相关的 诗篇当作是“新变”并加以追捧。《梁书・简文帝纪》记 载简文帝“雅好题诗,其序云:‘七岁有诗癖,长而不 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21109这里提取出 了“轻艳”等词语。《隋书・经籍志》记载:“梁简文之在 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 诗对女性的容貌、装扮等身体面貌特征进行刻画,比 如翠眉、皓齿、粉面、朱唇等。更有一些作品的主题就 是为了描写女性的身体部位和梳妆打扮,比如刘孝 绰的《咏眼》、江洪的《咏美人治妆》等。从以上可以看 出宫体诗人对女性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对女性外在的 描写,尤其是女性的容貌,特别是在乎女性的“美”, 们描写的女性要么是妩媚娇羞,要么是哀怨愁思。在 描写女性外貌的诗中,媚眼、丹唇、雪肤、纤腰、秀眉 等词语出现在宫体诗中;在描写女性装扮方面,金 簪、明 等词语出现在宫体诗中;在诗的背景修饰方 面,屏风、帷幔、玉枕等词语出现在在宫体诗中,这些 词语的运用突显出诗中女子的类型化,诗中的女性 比如庾肩吾的《咏美人看画应令》、江洪的《咏美人治 妆》以及萧纲的《伤美人》等。从这些诗的命名就可以 看出宫体诗中描写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 就是“美”。他们描写女性的外在,并不是为了抒发什 么情感,纯粹是一种肤浅的审美品味。 都是千人一面。比如何思澄《南苑逢美人》中的“媚眼 随娇合,丹唇逐笑分。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南朝女性自述诗中的女性形象与宫体诗中的女 诗中的美女虽然既娇羞又妩媚,但是却让我们感受 到是一种共通的表现手法,千人一面。正因为这样, 性形象不同,虽然也有像《光宅寺》、《戏萧娘》等艳 诗,但是主流诗风却是吟咏她们心中的爱情,抒发她 不管宫体诗人是在描写女性外在还是内在都显得类 们的情感。她们笔下的女性愿意为爱情牺牲一切,比 型化,不可能如女性自述诗那样真实的展示人物内 如刘令娴《答外诗二首》中的“调琴本要欢,心愁不成 心情感,塑造具有人情化的女性形象。 趣。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 (三)从表现心态看 暮。” 表达出了诗人对丈夫的思念,用调琴的心情 在南朝,宫体诗人的诗歌创作的目的大部分是 来表现诗人的思绪之情。还有鲍令晖《题书后寄行 为了应酬的需要,如庾信的《奉和咏舞》、庾肩吾的 人》中的“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砧杵夜不发,高 《咏美人自看画应令》以及《咏主人少姬应教》等等, 门昼常关。”【4” 门虽设而常关,表现出丈夫离去后诗 这些诗歌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 人感情上的无法自拔,深切的表现出诗人的思念之 只是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创作,自然就带有着一种 情。又如沈满愿《晨风行》中描写诗人在河边与远行 赏玩之情。 之人分别的情景,诗的尾句“风弥叶落永离索,神往 即使不是为了应酬的需要,宫体诗描写女性形 形返情错漠。”l4 突出了行人远去之后诗人及其悲 象外在与内在也都流露出一种赏玩的态度。在外在 痛的心情,这无疑是对女性感情的真挚流露,和宫体 描写方面,宫体诗描写女性的容貌、体态、舞姿、神情 诗中肤浅的审美品味是不同的。 等等只是为了表现而表现。刘孝绰的《咏眼》只是为 (二)从表现方式看 了刻画女性的某一身体部位;江洪的《咏美人治妆》 1.物态化与人情化的差异 只是为了刻画女性的梳妆;刘孝绰的《遥见美人采 宫体诗中诗人以物态化的眼光来看待女性,在 荷》只是为了刻画女性采荷的动作。还有不少诗歌在 描写女性的诗中,诗人从来没有想要表达她们的真 题目中就直接以《戏作艳诗》、《执笔戏书》等字面表 实感情,只是把她们当作一种“物”来描写。比如陈后 现出来,进而说明他们对女性所持的玩赏态度。 主的《紫骝马》中将美女与紫骝马相提并论,萧纲的 宫体诗中的赏玩在那些描写女性内在方面也有 《和人爱妾换马》中把美女与人交换等等。在宫体诗 体现,比如萧绎的《戏作艳诗》:“人堂值小妇,出门逢 人眼中,诗中的女性只是一种特殊的“物”,是一种简 故夫。含辞未及吐,绞袖且踟蹰。摇兹扇似月,掩此泪 单的审美意象。比如刘缓的《寒闺》:“别后春池异,荷 如珠。今怀固无已,故情今有余。” 诗人试图刻画 尽欲生冰。箱中剪刀冷,台上面脂凝。纤腰转无力,寒 出弃妇见前夫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但是“含辞”、“绞 衣恐不胜。”_4J3 虽然是写忧伤的诗却让人感觉不到 袖”等词语却让人感受到是诗人以局外人的身份对 一点忧伤,“春池”、“纤腰”等优美华丽的词语,反而 弃妇进行欣赏,赏玩之情溢于言表。又如刘孝威《和 让人觉得一种对物的欣赏之情,表现出宫体诗人用 定襄候初笄一首》中的“从今一梳罢,无复更萦时。” 一种物态化的眼光来看待诗中的女性。 诗人描写的是女子对丈夫的痴情,丈夫离去后,女子 在女性自述诗的表达中,女性的情感世界充满 都没有心思打扮自己,但是诗歌的总体意境却让人 了人情化的色彩。她们从自身的角度来表达她们的 感觉是站在男性视角对女性的一种观赏。 感受,其人情浓度自是非前者可比。比如刘令娴《题 女性自述诗中的表现心态与宫体诗不同,女性 甘蕉叶示人诗》:“夕泣以非疏,梦啼真太数。惟当夜 自述诗中的女性是南朝现实女性形象的体现,诗中 枕知,过此无人觉。”[41501描写诗人在梦中哭泣,只有 的女性摆脱了男性对女性的种种希冀,在诗歌创作 孤枕能理解她的心情,其他人却无从知晓。诗人站在 中大胆展现出自己的情感。《南史》记载:“孝嗣字始 女性视角,自然写出了与宫体诗的不同之处。 昌。父被害,孝嗣在孕,母年少,欲更行,不愿有子,自 2.类型化与独特化的差异 床投地者无算,又以捣衣杵舂其腰,并服堕胎药,胎 宫体诗中描写女性是用一种类型化的方式,他 更坚。及生,故小字遗奴。"[5]438在南朝,女性可以为了 一85— 追求真爱抛弃亲生骨肉,在自述诗中她们也是如此 表达着自己的感情,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比如沈满 己,生怕因为自己的容貌而引起男性的厌恶。男性诗 人使用这样的描写可以使男性感到骄傲与自豪,同 时在社会中营造一种风气,让社会中的女性始终认 愿《登楼曲》:“凭高川陵近,望远阡陌多。相思隔重 岭,相忆限长河。”l4l5 诗人在登楼时受到触动,思念 之情涌上心头。但是由于“重岭”和“长河”的阻隔,诗 人的相思之情显得极其艰难,感人肺腑。 为自己是处于无所作为的附庸地位。 2.女性的自身观 在女性自述诗中,由于女性的自我意识增强,南 朝女性自述诗中对女性心灵的表现是真性情的流 三、造成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中女性形象 差别的原因 (一)重色风气 露。比如刘令娴《和婕妤怨诗》以“宠移终不恨,谗枉 太无情。只言争分理,非妒舞腰轻。”l4 表现出了班 婕妤光明磊落的心灵,颠覆了宫体诗中描写的病态 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之所以与女性自述诗中的 女性形象不同主要是受到南朝社会中的重色风气影 女子的形象。又如沈满愿《映水曲》中“轻鬓学浮云, 双蛾拟初月。水澄正落钗,萍开理垂发。7,[4]498通过描 响,重色不重情,才导致宫体诗中女性形象的物态化 亏类型化。南朝社会思想解放,但是要肯定女性的价 写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志,体现了诗人洒脱 自然、追求理想生活的真性情。这些诗句表现出当时 女性真实的形象,不同于男性想象中的女性形象。 (三)社会角色定位的改变 南朝女性自述诗中的女性形象与宫体诗中的女 性形象不同和当时的社会角色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关 系。魏晋以来,女性在家庭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在家 值,必须要以女性的容貌为第一条件。其次,在男权 社会中,美貌也是女性取得地位的重要条件。魏晋以 来,包括曹植的《美女篇》、陆机的《艳歌行》以及江南 民歌都是这种重色风气的代表,所以宫体诗中女性 形象的物态化与类型化,正是魏晋以来这种重色风 气发展的必然产物。 “齐梁时期,三股洪流,即佛教中的性文化、南方 传统的生殖文化和此时王公贵族、文人学士特有的 淫逸浮艳的审美情趣汇聚到了一起,构成了这一时 期或显或潜的社会思潮和风气。”_6 这种重色风气 庭内部的地位关系中,她们敢于走出闺房,与丈夫平 起平坐,突破了传统礼教的束缚。“山公与嵇、阮一 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 公。公日:‘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日: ‘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 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 反。公人日:‘二人何如?’妻日:‘君才致殊不如,正当 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说明当时女性在家庭内部有较高的地位,在平等的 基础上与丈夫进行对话,并且敢于评论丈夫的朋友。 创造了宫体诗独特的表现形式,重色不重情导致了 宫体诗人与他们诗中的女性缺少情感的交流,只是 对其进行简单的描摹来满足一些特殊的感观刺激, 最终导致宫体诗中女性形象的物态化与类型化,对 女性的态度也只有赏玩之情。 (二)男性的女性观与女性的自身观 1.男性的女性观 《世说新语・惑溺》也记载:“王安丰妇常卿安丰。 安丰日:‘妇人卿婿,于礼不为敬,后勿复尔。’妇日: 男权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在 男权社会中,女性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封建统治者用 “三纲五常”来要求女性并制定出针对女性的伦理和 道德要求,用“三从四德”来规范约束女性的思想言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 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卿”这个词只是在男性 朋友间使用,表示亲呢和尊崇。安丰妻子用“卿”来称 呼自己的丈夫,更进一步表示在家庭中女性地位的 提高。 到了南朝,国家的法律允许女性拥有再嫁的权 行。班固《白虎通》提出:“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 也,扶以人道者也。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 也。” 明确规定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所以 在男权社会中,宫体诗人创作的诗歌呈现出与女性 力,这无疑是对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肯定。《南史》记 载:“家贫,未尝以产业为意,妻中山刘谧之女忿之, 数以相让,广终不改。如此数十年,家道日弊,遂与广 诗人创作颇为不同的面貌。 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总是被诗人描述成一群病 态的弱女子,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表现为重视容貌 离。”_5_嘲南朝的徐广之妻,因嫌弃丈夫贫困潦倒,主 动离开丈夫,去追求新的生活。 以上的例子证明了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向往 以及对男性的极度依赖。比如王训《奉和率尔有咏》 中“一朝恃容色,非复守空房。君恩若可恃,愿作双鸳 鸯。” 诗中的“君恩”一词充分的表现女性对男性 的极度依赖之情。又如萧纲《美人晨妆》:“娇羞不肯 出,犹言妆未成。”l4 33o7诗中的女性总是精心打扮自 着自由的爱情,她们并不是完全按照男子想象的模 版而存在的。在当时的社会关系中女性已经不再完 全处于附庸地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进而可以创 (下转第129页) 86— 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 竞争力,还促进了戏剧本身的发展与传播,达到和谐 共赢。目前,戏剧表演在很多时候都是作为旅游活动 中的一个内容,其融入旅游的主要形式是游客到黄 北京长安大剧院等。其次,黄梅戏剧目的改编要以皖 江文化为基础,以概括皖江区域文化生活现象的本 质特征为目标。诸如《徽商情缘》、《朱熹与丽娘》、《徽 州女人》等就是具有这样的审美价值导向,它们是既 有具体、生动而突出的个别性,又能充分地体现重大 社会意义的普遍性的典型形象 。皖江文化历史悠 梅戏会馆、吴越茶楼一类的专业会所欣赏黄梅戏,形 式单一,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局势,应作以下考 虑:第一,以黄梅戏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设势在必 行。安庆市石牌镇正在建设的“戏曲之乡文化产业基 久,内容丰富,为黄梅戏剧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 三,黄梅戏剧目的改编要注意时代素材。当前,党中 央倡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 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 地”融旅游与开发于一体,将会推动黄梅戏的开发; 安庆市破凉镇以拥有原生态黄梅戏著称,将要建设 的“黄梅戏文化主题公园”,以黄梅戏为主题文化元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 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黄梅 戏作为文化品牌建设,亦据此为根本任务和目标。 素,集旅游观赏、知识欣赏、休闲玩赏于一体。第二, 继承和发扬表演传统,将即兴表演融于旅游。传统黄 梅戏表演中的讨彩头、现编现唱等即兴表演,能调动 观众情绪、活跃现场气氛,将此融人旅游,将会使黄 梅戏走进观众,拉近跟观众的距离,于轻松愉悦的气 氛中宣传黄梅戏、普及黄梅戏。 (二)加强黄梅戏新剧目的开发 总之,黄梅戏文化品牌的建设应继续借助深厚 的文化内涵,结合安庆传统资源优势,凸显黄梅戏安 庆的特色。同时,进一步按照省政府的统筹整合地域 文化资源的发展计划,与旅游、文博、节庆、民俗表演 等行动结合,将其打造成具有皖韵徽风特色的文化 品牌,全面提升安徽黄梅戏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为更好地弘扬黄梅戏文化,在挖掘黄梅戏戏曲 艺术的资料的同时,还要注意黄梅戏剧目的开发以 丰富黄梅戏的内涵,剧目开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 虑:首先,整理民间流传的传统黄梅戏剧目和改编其 它剧种的优秀剧目。中国戏曲是表达社会理想、情感 和生活方式的民俗活动,在二百余年发展史中,民间 【1】查华超.蚌埠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1.安徽电子信 息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蓝天.在黄梅戏研究会首届年会上的讲话Ⅲ.黄梅戏艺术, 1987(2). 流传着不少剧目。因此,加强民间艺人所传剧目的整 理和改编,是黄梅戏剧目开发的一个方向。另外,加 【3】赵晓和.黄梅戏及其产业发展调研【J1.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 强其它剧种的优秀剧目的改编,话剧《雷雨》的改编 是黄梅戏剧目的成功范例,其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 续八年进京表演,亮相北大百年讲堂、国家大剧院、 [4]陈海波,许春晓,李纯.戏剧引致旅游的市场开发研究:以黄 梅戏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5). 【51胡亏生.黄梅戏与皖江区域文化研究『J】戏曲研究,2008(1). (上接第86页) 造出不同于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 为中心,男权社会极大的制约了女性的精神活动和 创作视野。但是南朝女性自述诗扩大了诗歌的内容 题材和对女性感情的真实抒发,为后世女性诗歌创 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四、结语 女性自述诗与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的不同说明 了男性眼中想象的女性与现实中的女性是有很大差 别的。尽管诗中这种差别表现得较为明显,但是在当 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自述诗中的形象改变并不意 [1】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姚恩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徐陵.玉台新咏[M J.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李延寿.南史[M1.北京:中华书局,1973. 味女性地位发生根本变化。社会对于女性“三从四 德”的根本要求从未改变,作为封建社会根基的封建 秩序也依然存在。这些因素束缚着女性的自由,女性 完全被束缚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诗歌创作沦为男 性的附属品,所以女性自述诗的主题依旧是以男性 【6]普慧.南朝佛教与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2. [7】班固.白虎通【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余嘉锡.世说新语笺gg[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一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