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软弱地基基础设计选型分析

来源:独旅网
软弱地基基础设计选型分析 谭正清,夏念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438002) 摘要:以软弱地基工程为例.提出多种地基基础设计选型方案.对各种软弱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 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得出造价最低淤泥质粘土软弱下卧承载力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软弱地基;基础;设计选型;技术经济比较 地基基础结构形式有很多种 同一种结构有多种地基基 础设计方案。选择地基基础的结构形式时,要考虑多种因素, 安全第一位。技术经济比较是选择地基基础结构形式的主要 大于100 kPa就可以满足结构设计“安全”要求。1 程 先考 虑选用浅基础,砖混结构墙体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 础,柱下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桩基础造价高,施T复杂, 手段。地基基础选型与上部结构形式、]一程地质水文情况、 施T技术条件密切相关。一般而古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能 够满足要求时则优先考虑浅基础,如不能满足要求.地基处 理技术和深基础要经过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后.选择合适的地 基基础设计方案。地基基础选型强渊的是,上部结构与地基 基础共同作用,刚柔相济,抵抗外部荷载,协凋内部变形。下 面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C栋学生宿舍楼为例.探讨软弱地基 基础结构形式的设计选型。 勿需用在砖混结构中,这些都是浅基础形式。 3地基基础选型分析 3.1地基土工程地质分析 T程有4层土体,第(1)层素填土土质软弱,强度低,不 能作为基础的持力层;第(2-11层淤泥质粘土,高压缩性,地 基承载力未达到100 kPa,不能直接作为基础的持力层;第(2— 2)层粘十,高压缩性,地基承载力刚达到100 kPa,此土层位 于地表下3.2~4.8 m,若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埋深就要 1项目基本情况[1] 1.1工程概况 大于3 m,所以不宜直接作为基础的持力层;第(2—3)层淤泥 质粘土,义是软弱土层,如果直接用第(2—2)层土体作为基 础持力层,需验算本层软弱下卧层土体的强度是否足够:第 (2—4)层中粗砂.压缩性低,地基承载力高,作为持力层和下 卧层还是不错的;第(2—5)层淤泥质粘土,也是压缩性高,强 度低,不应作为持力层;第(2—6)层粘土、第(3)层粉土及第 (4)层强风化砂岩作为持力层属于深基础范畴,况且,第(2— 6)层粘土及第(3)层粉土承载力低,土质软弱,不宜作为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C栋学生宿舍楼共五层。砖混结构. 中柱荷重1 500 kN.边柱荷重1 000 kN.条基线荷载100 kN/ m:基础埋深1.5 in,总建筑而积4 264 m ,拟采用粉喷桩地 基处理,条基基础形式。该项目T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场 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二级. .1_2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第(1)层素填土,厚度1.2~2.8 HI,平均厚度1.93 m;第(2一 1)层淤泥质粘土,深灰色、流塑、饱和、高压缩性,厚度1.2~ 2.9 m,分布区平均厚度1.93 nl, =59 kPa,E =2.5 MPa;第(2— 2)层粘土,软塑、高压缩性,厚度1.7~4.1 m,平均厚度33 m, =基础的持力层,只有第(4)层强风化砂岩适宜作为桩基础持 力层,本1=程选择浅基础,深基础造价高,施T技术难度大, 不宜采用。 3_2地基基础选型分析 105 kPa,E :5.4 MPa;第(2—3)层淤泥质粘土,软塑,高压 根据土质情况分析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基本上不能满 足 程需要,应选择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设计方案。根据勘 察设计部门提j『I的报告.经过计算.提出几种地基基础设计 缩性,厚度6.0—8.8 m,平均厚度2.46 m,G=64 kPa,E =2.9 MPa; 第(2—4)层中粗砂,松散一稍密状态,中 缩性,厚度4.0~6.5 m,平均厚度5.2m, =170 kPa,E =12.6 MPa;第(2—5)层淤泥 质粘土,软塑。高压缩性,厚度3.2~5.0 m,平均厚度3.9 m, =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第一种方案,墙下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和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埋深为2 m,下部深 层搅拌桩桩长6 H1,直径d=400 Inm,桩间距800 mm,按三角 形布置,而积置换率m=0.23,固化剂采用425标号水泥,掺 入量为土重的12%,设计地基承载力 ̄=16o kPa,选择第(2— 4)层巾粗砂作为下卧层;第二种方案,基础埋深2.2 m,换填 砂垫层3 In.采用中粗砂回填夯实 设计地基承载力G=15o 80 kPa,E =4.0 MPa;第(2-6)层粘土,町塑,中压缩性,厚 度4.5~6.5 m,平均厚度5.0 m, =128 kPa,E =9.0 MPa;第(3) 层粉土,饱和,中密,厚度3.0~3.3 m,平均厚度3.13 m, =165 kPa,E =15.0 MPa;第(4)层强风化砂岩,土质均匀仝场分布, 最大揭露厚度3.4 m,G=350 kPa,E =44 MPa。勘察期间,测得 地下水位埋深0.7~1.0 m。 kPa,砂垫层四周砌筑砖砌体防止砂子流失降低地基承载力, 验算第(2—3)层淤泥质粘土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满足要求;第 三种方案, 接采用500预应力管桩,上部基础梁联系,桩 长23 111 2上部结构分析 T程案例结构简单,造价不高,砖混结构的宿舍楼,条基 线荷载100 kN/m,选择的土体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只要 1 23 浅论外墙外保温 任道成 , 郭春华’, 王肖方 l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455002)2安阳市质量工程监督站(455000) 摘要:通过对外墙保温技术,外墙保温形式的介绍,分析了外墙保温技术、保温形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保温技术;保温形式;优缺点;对比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而围护结 构的保温隔热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 目前, 建筑 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技术有内保温、夹芯保温、外保温等三 等。这种保温形式的优点为:这些传统材料的防水、耐候性 等良好.对内侧墙片和保温材料形成有效的保护,对保温材 料的选材要求不高,聚苯乙烯、玻璃棉、岩棉等各种材料均 可使用;对施工季节和施工条件的要求不十分高,不影响冬 季施丁。但是,由于在非严寒地区,此类墙体与传统墙体相 比偏厚,且内、外侧墙片之间需有连接件连接,构造较传统 墙体复杂及地震区建筑中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尚有热桥存 在,保温材料的效率仍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1.3外墙外保温 种保温类型,其中外保温最有发展前景。故外墙外保温技术 已经渐渐成为外墙保温的最主要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1外墙保温类型 1.1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是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体的内侧,其优点在 于:1)它对饰面和保温材料的防水、耐候性等技术指标的要 求不太高,纸面 膏板、石膏抹面砂浆等均可满足使用要求 且取材方便;2)内保温材料被楼板所分隔,仅在一个层高范 围内施T,不需搭没脚手架。 随着我国节能T作的不断深入,节能标准的提高,用于 外墙外保温的材料和技_术不断改进、外保温由于其优越性而 3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其优点为: 1)适用范围大。外保温不但适用于北方采暖建筑,而且 适用于南方空调建筑;低层建筑适用,高层建筑同样适用; 新建建筑可以使用,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也可以使用。 2)减少热桥问题的发生。由于外墙外侧设计了保温层, 这就大大减少了热桥问题的发生。对内保温而言,热桥问题 在多年的实践中 外墙内保温也显露 一+些缺点:1)许多 种类的内保温做法,由于材料、构造、施T等原 ,饰面层 现开裂,不便于用户二次装修和吊挂饰物:2)占用室内使用 空间;3)由于圈梁、楼板、构造柱等会引起热桥,热损失较大; 4)xq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对居民的13常生活十扰较大。 1.2外墙夹心保温 显得非常严重,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热桥不但引起额外 的热损失,还可能使外墙内表面结露。而对于外保温而言, 不但能减少热桥问题造成的热损失,还能有效地防止热桥部 外墙夹心保温是将保温材料置于同一外墙的内、外侧墙 片之间,内、外侧墙片均可采用传统的粘土砖、砼空心砌块 经过计算分析这三种方案满足《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日 地基基础选型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考虑经济和施 T技术因素。设计方案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又要满足沉降的 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关于强度和沉降计算的要求, 满足GB50007—2002第3_()_2条、第3-0_4条、第5.2条、第5.3.1 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对变形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能够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条、第5_3-4条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 J220—2002第l1.2.4及l1.2.9相关规范的要求。 对_=__三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第二种方案造价最 就勿需运用深基础.能够浅埋的就不需要深埋,浅基础不能 满足要求.可以考虑复合地基和浅基础相结合的形式,如果 冉不能满足要求,运用深基础完成项目的设计要求。尽量做 到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优先选出对整个结构有 利的设计 低,黄闪地处长江,南湖而临巴河,砂很便宜,施T技术简 单:第一种方案在黄冈丁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像黄冈江堤加 同都采用此种地基处理技术,但施T有一定难度,丁程土质 松软,地下水位高,深层搅拌机械施丁 l难.需采用相应的 措施才能完成施工,像施lr时好土而层问填,或者表层加入 碎石 实,还要考虑降水问题.无疑增加工程造价,水泥加 固变形小,加同深度深,造价比第二种 案高;第三种方案 最安全,变形小,但是造价很高,施工打桩也要采取措施.否 则桩基无法移动。经综合考虑,选择第二种方案作为地基基 础设计方案。经过实践检验,此种方案沉降小,实用性强 参考文献: [1】黄冈职业技术学院c栋学生宿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 勘).黄Ix]:黄冈市金地建筑勘察设计公司,2009,6 [2】GB50007—200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JJCJ79—2002/1220—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fs] l 4结语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