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来源:独旅网


关于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 通过对案例学校的实地研究,发现该校在生活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着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落伍;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传统简单;教材紧缺,教师观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培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为此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评估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班级;开发校本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关键词 培智学校 生活语文教学 存在问题 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特殊教育研究和实践都证明:智残儿童难以学习书本上的读、写、算技能,成人后难以自立于社会,在经济上难以自食其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特殊技能补偿,才有可能使他们获得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培智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就是把每个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人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这就要求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结合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依据自身的学科特点与智障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语文是一门培养智障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让智障生获得生活经验,促进他们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规定生活语文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目前,培智学校的生活语文教学现状参差不齐,城市与农村之间、

- 1 -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案例学校地处苏北,特殊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时代要求,特殊教育发展水平与苏南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生活语文教学的开展相对滞后。本文旨在通过对案例学校的实地研究,认真分析培智学校开展生活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学习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全力推进苏北以至于全省的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2 生活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活语文的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情况

目前,D特殊教育学校里有五个培智教学班,仍沿用旧的课程设置,课程表里没有一个生活字样(以培二课表为例,表1),D校采用的是半月休的工作形式,即工作十天后休息一次,也就是学生连续上十天学再休息,十天里开设15节语文课,每节课四十分钟。另外各有五个早读和晚读课,各二十分钟,每天中午有15分钟的写字课。这与新的课程设置有所出入。《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了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1~6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0节,每节课上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残疾程度和课程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

该校现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仍是199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编委会编著的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一至九年级教科书。这套教材从轻度弱智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参考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它很难适应中、重度弱智学生的教育训练,同时在内容上与现在的生活实际存在差距。 2.2 生活语文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D校语文教学依据统一的教材以集体教学为主,各个老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分组分层次教学,由于每个班级中学生参次不齐,年龄悬殊、智力悬殊,还有多动症、自闭症、孤独症等的学生,

- 2 -

所以分组分层次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个别教学很难开展。

表1 D校培二班日课表

科 时 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二 三 间 早 读 1 2 3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体育 音乐 常识 语文 思品 语文 思品 数学 体育 数学 写 字 音乐 美术 体育 数学 美术 体育 语文 劳动 音乐 劳动 劳动 美术 劳动 常识 美术 音乐 语文 语文 数学 周会 兴趣 兴趣 康复 兴趣 康复 兴趣 兴趣 兴趣 上 午 下 午 4 5 6 晚 读

表2 D校培智班语文课开设情况:

表3 新课程设置规定要求:

班 级 语 文 培一班 培二班 培三班 培四班 培五班 15节 15节 15节 15节 15节 年 级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生活语文 3-4节 3-4节 4-5节 在教学方法以上,多是在教室里围绕课本进行教学,但真正带着弱

- 3 -

智儿童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知识,在愉快的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还未做到。

在教学场地设备上,由于该校早早通过了省特殊教育合格学校验收及近几年省四配套工程的落实,学校在硬件设施上了一大台阶,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但在培智学生的专用教室配备上还不到位。 2.3 生活语文教学的师资情况

表4可见,D校共有5名教师专职任教培智班语文课,3名从特 师毕业,1名从普小调入,1名从职业中学调入。35岁以下教师1名,35岁以上教师4名,无培智教育专业毕业。对现有教师是否适应目前生活语文教学需要的调查中发现,专职教师基本上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 受制于传统的“上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未能体现从智残儿童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出发,尽可能提高其生活适应水平的教育理念。

表4 D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语文教学师资情况

专 职

合计 本科 专科 中师 35岁以下 35岁以上 特师毕业 普师毕业 培专业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5 1 3 1 1 4 2 3 0

3 讨论与建议

3.1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落后的原因分析

特教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科学,学校只重视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和基本的康复训练; 学校领导思想落后,办学观念陈旧,封闭办学,重复十几年前的办学及管理模式;语文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特殊教育观念的转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近年来D校招收的学生中,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比率逐渐上升。

- 4 -

目前,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这种发展现状和趋势加大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难度,原有的教材明显不适应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 3.2建议

3.2.1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任何改革,观念必须先行。也只有有了观念的革新,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学校应该制定各种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树立培智教育重在培养儿童生活技能、职业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观念,促使正确教育行为的产生。

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关键。学校要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特殊教育理论水平和技巧,并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因为培智学校教师本身拥有进行学习和科研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天都要和智障儿童接触,教师如果有意进行研究,可以随时进行观察和研究,进行科研,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成果,并不断的应用到教学中去,做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任教生活语文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树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观念,对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力求找到最适合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制订个别教学计划,将分层次教学、个别教学应用到实处。 3.2.2 评估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班级。

原有的教学班学生年龄、智力、适应行为水平的差异都非常大,为了生活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学班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智力水平、适应行为水平重新编班,将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和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分别编班,找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本班学生使用的生活化语文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教材,寻找最优化的教学模式。 3.2.3 开发校本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根据现阶段以及将来一段时期内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 5 -

重构课程与重编教材显然已经成为培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提出,弱智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在于为他们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因此,培智学校围绕生活化主题编写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语文生活化校本教材已迫在眉睫。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开放;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师生的互动更加轻松、愉快。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动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再现创设了直观真实的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内容的能力;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语文课堂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运用知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 2 方俊明.特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张新平.教育管理实践个案研究:实地研究方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 张福娟.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2. 5 教育部.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7〕1号)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