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

来源:独旅网
郑 萍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茵的检验 文章编号:1006—8481(2010 Jo4—0023—02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 郑 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07) 摘要:为查明夏季一起员工食物中毒的病原茵,采用GB/T 4789—2003规定的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从5份食物中毒者的便样和2份呕吐物中检出产肠毒素(LT)大肠埃希氏茵,其它肠道致病菌未检 出。可以认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产肠毒素(LT)大肠埃希氏菌所致。 关键词:食物中毒;水样便;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茵;致病菌 中圈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B Examining Enterotoxigenic Coli Escherichia from Dejecta Specimens of Food Poisoning ZHENG Ping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Trade Technology,N柚jing,Jiangsu,210007) Abstract: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pathogens which cause food poisoning.Method:PCR detection kit instructions an— der the regulation GB/T 4789—2003 were used.Result:Enterotoxigenic(LT)Escheriehia eoli from 5 shares dejecta and 2 shares vomit has been examined,while other intestinal pathogens have not been examined out.Conclusion:This case of food poisoning is caused by enterotoxigenic(LT)Eseherichia coli. Key Words:Food poisoning;Dejecta—like water;Enterotoxigenie Escherichia coli;Pathogen U 日IJ舌 快餐公司的快餐后发生了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为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体温不高于 38 ̄(2,潜伏期2—4 h,无死亡病例。我们采集了患 者的5份便样、3份呕吐物和1份快餐公司分餐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在夏季高温湿 热条件下,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速度快,食品生产 企业如不把好食品安全关,食物污染细菌后易腐 败变质,人们吃后易发生食物中毒,尤其很容易引 间剩余食物,共计9份样本,进行了微生物检验, 结果报告如下。 起群体性的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有群体性、 突发性和影响大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和 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2010年6月9日我校数名员工中午吃了某 修回日期:2010—07—02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 本校患者的5份便样、3份呕吐物和1份快餐 作者简介:郑萍(1963一),女,江苏南京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学。 23・ ・《江苏调味副食品》2O1O年第27卷第4期(总第124期) 公司分餐间的剩余食物,对9份样本进行微生物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致泻性大 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金黄色 表1生化反应结果 培养基 三糖铁琼脂/斜面 三糖铁琼脂/底层 实验结果 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和气单胞菌) 检验。 1.2诊断血清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诊断血清购于成都生物 制品研究所,有效期内使用。 1.3培养基 API 20 E生化条购于梅里埃中国(上海)有 限公司,其它培养基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 限公司,有效期内使用。 1.4检测依据 致病菌按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 验》执行…。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标准:GB/T 18652 —2002。 PCR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1.S增菌、分离培养 将9份样本分别接种到sc增菌液、葡萄糖营 养肉汤、7.5%NaCI营养肉汤和3.5%NaCI营养 肉汤中,并直接划线接种于Ss平板、TCBS平板、 3.5%盐平板、EMB平板和血平板,置36±1 oC恒 温箱培养24 h,直接划线营养琼脂平板置28± 1℃恒温箱培养24 h。 将增菌后的培养液分别划线接种于各致病菌 平板,置36±1 oC恒温箱培养24 h。 将Ss平板上的红色菌落和血平板上生长较 大的白色的可疑菌落做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 学试验 。 2试验结果 2.1生化反应 自SS平板上直接挑取数个红色菌落分别接 种三糖铁琼脂,同时,将这些培养物分别接种蛋白 胨水、半固体、pH值7.2尿素琼脂和KCN肉汤 中,以上培养物均在36±1 oC培养过夜。生化反 应结果为三糖铁斜面产酸,低层产酸,H2S阴性, 尿素阴性,动力阳性,靛基质阳性,氧化酶阴性。 具体结果见表1。 ・24・ 三糖铁琼脂/H:S 蛋白胨水 半固体 pH值7.2尿素琼脂 KCN肉汤 注:“+”表不生化反应阳性,“一”表示生化反应阳性。 2.2血清学试验 挑取三糖铁琼脂斜面菌苔与致泻性大肠埃希 氏菌诊断血清做血清凝集,血清玻片凝集结果为 肠道产毒素性OK多价5血清凝集,OK单价O : K 血清凝集,生理盐水不凝集,产肠毒素大肠埃 希氏菌证实试验为阳性。5份便样2份呕吐物检 出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1份呕吐物1份剩余 食物未检出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其它肠道致 病菌均未检出。结果见表2。 表2血清学实验结果 注:“+”表示生化反应阳性,“一”表示生化反应阳性。 2.3肠毒素试验 根据血清学试验,将5份便样和2份呕吐物 的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纯培养物用PCR技术 进行不耐热肠毒素IJT和耐热肠毒素sT快速检 测,PCR检测结果(初步)5份便样2份呕吐物检 出不耐热肠毒素LT。 同时做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LIST)阳性 对照1份,阴性对照1份。 3讨论 由于未采集到当餐剩余食物,因此无法确认 引起中毒的具体食物,但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 人潜伏期及基本相似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细菌培 养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判定为一(下转第31页) 汪建国 嘉兴喂饭酒有机酸的种类、含量、来源及作用 4.3抑菌作用 喂饭酒发酵中的微生物均需在一定的酸碱度 质和档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嘉兴喂饭酒中有 机酸不仅能影响整个发酵过程,同时又是喂饭酒 中重要的呈香和呈味物质。因此,在喂饭酒的酿 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繁殖发酵。如果酸度较高不 仅会破坏微生物体内胶体溶液的等电点,从而导 致菌体蛋白变性致微生物死亡,还会干扰微生物 酶系发挥催化效能。不同微生物对酸的适应性各 造过程及黄酒的勾兑中,要充分重视和研究有机 酸在喂饭酒中起到的角色和作用,在发酵中除了 掌握好酸度控制的同时,也要深化研究各种有机 酸的相互作用、特征、比例和含量的关系,以使喂 不相同,一般细菌的最适宜pH值在7.0左右,而 黄酒酵母生长最适宜pH值为4.5~5.0,最低pH 值为2.5,最高pH值为8.0。在黄酒的发酵过程 中,随着酵母菌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发酵液的pH值会因有机酸等酸性代谢产物的逐 渐增加而逐步下降。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低pH 值为5.0,黄酒发酵在前期利用酒酿中的有机酸 使酒醪的pH值<5.0,使酵母菌在发酵初期就迅 速繁殖占有优势,后期通过调节酒醪中的酸度,使 醪液中pH值保持在3.8左右,从而有效地抑制 细菌的生长繁殖,避免因细菌污染造成的酸败,从 而起到以酸制酸的作用 I9 J。 4.4呈色作用 喂饭酒中有机酸主要是在发酵、煎酒和贮存 等过程中产生呈色作用,酒中氨基酸与糖作用产 生美拉德反应生成类黑精物质,能促进喂饭酒色 泽转深。另据研究表明,类黑精物质具有抗氧化 性和抗自由基作用,对人体有保健的作用。 4.5呈香和呈味作用 由于黄酒中的有机酸含量适中,通常是低于 或接近于各自的阀值,它们综合表现出的味感是 优美的鲜甜味。因此,有机酸和其它成分相互融 合就显的比较柔和清爽,在显味的同时还能起到 调和酒味、稳定香气和柔和酒体。黄酒都要求有 适宜的贮存期,因此,控制好灌坛前黄酒的酸度, 对加速黄酒的老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由于黄酒中的有机酸具有较长的味觉持久性和柔 和性等口感,所以当以恰当比例和含量存在于酒 体中时,就能起到延长味感、协调滋味和提升品 质,使喂饭酒表现出应有的层次感。 5结论 总之,喂饭酒中的有机酸对黄酒的发酵、口感 和风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很间接的作用,对酒的品 饭酒的品质和风味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建国,等.我国黄酒工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创新发展 [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9(4). [2] 汪建国.固本保健黄酒的研发[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8 (3). [3] 汪建国.清爽型功能黄酒生产工艺的探讨[J].江苏调味副 食品,2008(1). [4] 毛青钟,等.传统加饭酒发酵过程生物化学成份变化研究 [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9(5). [5] 毛青钟,等.传统善酿酒发酵过程生物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0(2). [6] 汪建国.浅谈乳酸菌在黄酒生产中的作用[J].江苏调味副 食品,2009(3). [7] 毛青钟.传统绍兴黄酒发酵醪中酵母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 性的研究[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8(4). [8] 汪建国,等.绍兴黄酒的保健养生功能[J].江苏调味副食 品,2007(1). [9] 毛青钟.黄酒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的研究[J].江苏调味 副食品,2010(1). 六呋呋呋呋呋呋六呋呋呋呋呋六呋呋六六呋呋呋 (上接第24页)起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 食物中毒。 本次试验不足之处是未做患者急性期和恢复 期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食物中毒原因调查分析得知,食堂从业人员 卫生知识缺乏、管理不科学和操作不规范是造成 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建议餐饮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建立科学、 规范的生产加工程序以及HACCP预防性管理系 统。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的力度,这样才能 有效预防食物中毒。 参考文献 GB/T4789.10—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s]. 陈湘,等.一起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所致两批就餐者食物中 毒的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7,2:135—136.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