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8月 护理学报 August,2007 第l4卷第8期 Journal of Nursing(China) V01.14 No.8 51 【临床护理】 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 陈洁,曹拂晓,练红,张兰珍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浙江温州325000) 【摘 要】总结亚低温治疗2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本组亚低温治疗采用冬眠合剂+全身降温毯降温,给予呼吸机 辅助呼吸,在22~26 ̄C的室温下自然复温。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正确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及时调节降温毯的温度;持续监护心电,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识、瞳孔、心律、呼吸、血压等,针对不同的原发病,观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有肺部 感染、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冻伤等,应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并及时采取应对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 肺复苏患者;亚低温治疗;危重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969(2007)08—0051-02 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35万人出现心跳骤 HGT一200型亚低温治疗仪,降温以每小时下降1.O~ 停,而心肺复苏成功率很低,能迅速恢复自主循环 1.5℃为宜,3~5 h可达到治疗温度。水温控制在15- (ROSC)的仅有14%-30%,长期存活率更低于5%, 2O℃,把患者的肛温控制在34-36 ̄C,持续3-5 d,最 而亚低温治疗在动物实验中曾体现出较好的神经保 长5~7 dI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冬眠合剂,以0.5-2 护作用:所以,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已 ml/h速度持续泵入静脉维持。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经被纳入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的复苏指 治疗结束采取自然复温,每4 h升高1℃I ,先撤去 南【”。在我国,亚低温治疗主要应用于脑卒中、新生 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恢复,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 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等颅脑疾病患 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 者,而应用于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患者相对较少。笔者 1.3治疗转归 本组存活l5例,自动出院4例,死 总结2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亡4例,其中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1例,多器官 体会报道如下。 功能衰竭死亡3例。 1 临床资料 2护理 1.1一般资料2005年12月一2006年l2月,收住 2.1一般护理将患者置于安静、空气新鲜的病 我院ICU的心肺复苏后患者23例,男l5例,女8 房,室温20-25℃,定时消毒、净化室内空气。正确连 例,年龄15-78岁,平均48岁。其中急性有机磷中 接和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各部件,如热敏传感器、传感 毒3例,溺水5例,产后大出血3例,脑出血7例,重 器保护模、冰毯、冰帽。本治疗仪体温设置分4档: 症哮喘5例。入院时均意识丧失、动脉搏动微弱、自 33~34oC、34-35oC、35 ̄36 ̄C、36-37 ̄C;水温设置为3 主呼吸消失,在急诊室立即予心肺复苏、建立人工气 档:4-10 ̄C、10-15oC、15-20 ̄C。本组设置体温为34- 道,初步恢复自主循环后,在呼吸囊辅助呼吸下转入 35℃、水温为10-15℃。本组曾有1例使用4-10 ̄C水 我科继续监护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用呼吸机辅 温后发生局部冻伤,经调整水温、按摩患处、加强翻 助呼吸,采用床边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 身后恢复正常。固定温度传感器时剃除腋毛,置于腋 心率、心律、经皮血氧饱和度、血压及体温等。在实施 动脉处,手臂呈自然下垂状,用胶布固定。将冰毯置 亚低温治疗前,本组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血流动力 于患者的躯干部,在冰毯上垫床单,保持皮肤的干 学基本稳定。 燥,定时翻身、拍背,防止皮肤压疮和冻伤。治疗中, 1.2治疗方法用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杜 及时调节降温毯的温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每半小 冷丁100 mg加生理盐水至5O nll,用微量泵先以5 时巡视1次,了解肛温变化和冰毯机运转情况,将腋 ml/h的速度从静脉泵入,一般用药30 min后体温开 温与传感器所测肛温进行校对,一般肛温维持在 始下降,待患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 34~36℃。体温小于34℃时,及时调高冰毯机的温度, 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应迟钝、呼吸平 并予热水袋保暖或加盖被子,以免因反射性冠状动 稳且频率变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对患者进行物 脉收缩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体温低于28℃易出现 理降温。本组全部使用珠海和佳医疗器械公司的 室颤,对体温过低者,及时报告医生,适当降低冬眠 合剂的量,必要时停用,并对患者采取保暖措施;如 【收稿日期】2007-04-28 . 体温大于36℃,体表大血管表浅部位需加用冰袋,注 【作者筒介1陈洁(1977-),女,浙江温州人,大专学历,护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护理学报 意防止局部皮肤冻伤。 2.2病情的观察及护理 在亚低温治疗期间,持续 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识、瞳孑L、脉搏、 呼吸、血压等,针对不同的原发病,观察的侧重点也 有所不同。 2.2.1 神经系统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对于 脑出血患者(本组7例)应特别警惕,低温可能掩盖 颅内血肿的症状。在治疗期间,每30 min观察意识、 瞳孑L的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应灵敏度,发生改变及时 报告医生。对于开颅术后的患者要监测颅内压I引,注 意创口的压力窗的张力。本组有3例在治疗期间出 现一侧瞳孑L扩大、血压升高、体温超过35.5℃,给予 脱水、降温治疗后,2例好转,1例因颅内压增高死 亡。 2.2.2呼吸系统本组病例均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冬眠后患者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减弱,痰液不易排 出,口腔、鼻腔、咽腔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易进入 下呼吸道,极易造成肺部感染。注意观察呼吸节律和 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观察潮气量、分钟通气 量、平台压、气道峰压,听诊肺部呼吸音。如重症哮喘 患者听诊肺部哮鸣音,溺水及有机磷中毒患者听诊 肺部湿l罗音消长情况,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本组23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其中15例 经过抗感染、胸部物理治疗后,顺利脱机,其余病例 肺部感染症状明显减轻。 2.2.3循环系统正常情况下,如亚低温治疗有效 时,由于冬眠合剂的抗肾上腺素作用,患者表现为面 色红润、肢端温暖、微循环改善。如患者出现面色苍 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 碍,冬眠过深及体温过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 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使 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心率过快或过慢,应针 对病因予以处理。对3例产后大出血的患者特别注 意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维持平均动脉压> 10.7 kPa(80 mmHg)。本组4例出现血压下降至12/ 8 kPa(90/60 mmHg)以下,其中2例应用多巴胺、阿 拉明后好转,另外2例在停用亚低温治疗48~72 h, 复温至36℃,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好转。 2.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3.1 肺部感染 是亚低温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 一,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节律、频率、方式、血 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体温及痰液的性状、量、颜 色等。定时听诊肺部呼吸音。本组5例体温>38.5oC, 10例痰液呈黄白黏稠状、量较多。及时留取痰液标 本,做痰液细菌学培养,更换敏感抗生素,加强胸部 物理疗法,加强气道湿化,按需吸痰。吸痰时严格无 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可控吸痰管,吸痰前湿化气道。 采取吸痰+雾化吸入+胸部物理疗法+吸痰的方法以 增加疗效。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 痰液减少、动脉氧分压上升、x线检查肺纹理清晰。 2_3.2心律失常低温可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 电图改变,温度降低过快,易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 出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严重者可因心室颤动而死 亡,故亚低温治疗期间应注意心电图的改变及心率、 心律变化。本组患者采用持续动态心电监护,有1例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出现房颤,心率145 ̄/min,予西 地兰0.3 mg+生理盐水20 ml缓慢静脉注射后,症状 缓解;3例心率<50 ̄/min,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 定时翻身、拍背,被动活动四肢,使心率维持在50 次/min以上,未再出现心血管系统严重的并发症。 2.3.3 凝血功能障碍低温时血小板可黏附凝聚成 团,使血小板减少;同时低温条件下凝血因子活性降 低和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减弱,容易发生功能障碍。在 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凝血4项及血常规,注意观察皮 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及时 处理。本组病例未出现此并发症。 2.3.4高血糖低温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且组织 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容易导致高血糖。定时监测血 糖变化,当血糖>7.8 mmol/L,在含糖液中可按1 U胰 岛素对抗2-4 g糖的比例配制液体【 ;如血糖>13.0 mmol/L则予生理盐水50 ml+普通胰岛素24 U微量 泵调控,使血糖维持在7-11.1 mmol/L。本组病例中均 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症状,经上述治疗效果良好。 2.3.5 电解质紊乱低温时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 素减少,肾脏重吸收功能减弱,导致患者多尿,从而 使电解质丢失。密切观察记录尿液的颜色、性状、量, 并保持体液平衡,定时监测镁、钾、钙等生化指标的 变化,观察是否出现低钾、低钙的临床症状。本组8 例血钾低于3.2 mmol/L,10例血钙低于2.0 mmo儿, 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Nolan J P,Morley P T'Hock T L,et a1.Therapeutic Hy- 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An Advisory Statement by the Advanced Life Support Task Force of the International iL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J】.Resuscitation,2003, 57(3):23 1-235. 【2】陈玉琴,邓进,鲁桂英,等.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病人的护 理【J】.医学信息,2006,19(5):1089—1090. 【3】Polderman K H.Application of hTerapeutic Hypothermia in hte ICU:Opportunities and Piftalls of a Promising Treatment Modality.Part h Indications and Evidence【J】.Intensive Care Med,2004,300):556-575. 【4]闫雅凤,唐晟,刘宗琼.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监 护【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37—39. 【5】陈晓青,张孝琴,陈勤娥.重症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的临床 特点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 1(2):27—29. 【本文编辑:陈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