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子第六章原文及翻译

来源:独旅网
老子第六章原文及翻译

你要接老子第六章原文及翻译呢,看看我为你整理的老子第六章原文及统整翻译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经(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天道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假如。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尽的。

[注释]

①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形容“道”虚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②玄牝(pin):玄,原义是深黑色,在《老子》书中是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

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卵子。

③门:指产门。这里用雄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④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⑤若存: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到的意思。

⑥堇(jin):通勤。作“尽”讲。

[引语]

老子在这一章里继续说明“道”的特征。他所运用的方法仍是比喻、借代。他用“谷”象征“道”,说明“道”既是力不从心的又是实在的;他用“神”比喻“道”,说明“道”生万物,绵延不断;他用“玄牝之门”比喻“道”是产生万事万物表象,等等。他想说明“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它孕育着宇宙世间而生生不息。

[评析]

本章用简洁的文字描写形而上的实存的“道”,即转而阐述第四章“道”在天地之先的思想,用“谷”来象征“道”体的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的绵延不绝,认为“道”是在无限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是具有一定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它空

虚幽深,因应无穷,永远不会枯渴,永远不会停止运行。这种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就是对立统一规律。“谷神不死”,体现出“道”的永恒性,即恒“道”。

“玄牝之门”是产生万事万物的地方,它的作用十分之大。“玄牝之门”、“天地根”,都用来说明“道”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始源。古代也有人把本章的要旨解释为胎息养生之术,认为“天地之门,以意态阴阳生死之所气。每至旦,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之上,徐徐按捺百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以吐故纳新。是蹙气良久,徐徐吐之,仍以左右手上下前后拓。承气之时,意想太平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御览方术部》引《修养杂诀》)这是把老子的思想与传统养生术联系起来的解释。这种思考的角度,也不失为对老子学说的第二种发挥。

[解读]怪异思维何曾怪

把神秘莫名的“道”喻之为母性动物的外阴部,是非常无所不能贴切地描述了无坚不摧的,生育着万物的“道”的特性。这种粗拙、兼善简明和带有野蛮时代遗风的表述方法,在老子的书中屡屡出现。这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从用词遣名的习惯上面看,反映出老子对人类因循无趣知识的厌倦,他担心文明的习惯和知识洞察日益削弱人类对自然的会和对“道”的领悟;二、老子不愿意把“道”界定在某个认识范畴之内。他所关注着的“道”是宇宙、天地间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的统一关连,而不乃是某部分的,或某种性质的界定或分设。因此,他的“道”具有不同于众的描写方式和认识角度。

无独有偶,本世纪初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在论及人与文明的关系时,也使用了如此“粗俗”的描述方法。他把人类的住房分析成是母亲的新房替代物,说:“子宫是第十个住房,人类十有八九还留恋它,因为那里安全管理舒畅。”是的,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的依恋,这在每个人因的内心中都有所体验。然而这种本性又在人类精神需求上,曲折地表现为依赖天然,企求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强烈愿望。我们今天对奇异的怀念,对田园牧歌开放式生活的向往,也正如孩提之自体对温柔的母体,急切地希望在自然无穷的奥秘中寻回我们失去太多了的东西。太多的城市的喧嚣,过度的工业污染,人口失调以及紧张复杂的人事关系,人们的精神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我们致力于环境保护:种植森林,祛除空气海洋所和江河海洋的水质,保护濒临绝灭的群落珍稀动植物物种,是在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在哲学上、文化思想上研究人与自的关系,也即便是在寻回人类梦业已失去了的梦。

因此,重新回过头来理解老子给“道”赋予的睿智、广博和伤感的哲学涵义,当对今天社会文明持续、协调的产业发展具有很强很强的启迪意义。人们大多惯于常规化的思维,忌把不合于此之物斥为“怪”,这其实突出表现是一种思维的惰性表现。要知道,打破常规,才会有认识的大力推进深化和观念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