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劝学 导学案

来源:独旅网
【高一语文备课组】

《劝学》导学案 主备人:宁晓燕

【使用说明】 1.预习课文,熟读文本,结合注解及工具书,能够疏通文意。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规范书写,限时40分钟。 【学习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文化知识。 2、积累文言实词,掌握重点文言虚词“于、而”,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与定语后置句。 3、能够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全文。 4、能够借助注解及工具书,翻译全文。 5、能够结合文章分析用比喻论证来说明道理的好处。 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荀子,名 字 , 时期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 、 ,是先秦 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 ”的,必须用礼仪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 ”的意思。所以题意是 。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槁暴 .. 骐 骥 .. 輮 . 参省 .. 螯 .

驽马 .

舆 .

跬步 .

锲而不舍 .

跂而望 .

金石可镂 . 其曲中规 .

埃土 .

砺 . 舟楫 . 蛟龙 .

2.指出下面重点实词的意义。 (1)劝学 .

(2)学不可以已 (3)冰,水为之 ..

(5)金就砺则利 .

(6)故不积跬步 .

(8)假舟楫者 .

(4)木直中绳 .(6)参省 ..

(7)吾尝跂而望矣 .

(9)而绝江河 . (10)圣心备焉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和意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高一语文备课组】

5.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輮以为轮 .(4)疾 .

(2)金就砺则利 .(5)爪牙 ..

(3)博学 ..

(6)黄泉 ..6.结合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合作探究案】

(一) 梳理文脉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在论述过程中大量运用_______________(手法)来说明道理。

第一段:学习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第二段:通过_______个比喻论证来说明学习之所以产生重要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学习的态度在于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本段用了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论证。 (二)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重要文言虚词

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_____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_________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

而: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

3.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 4.登高而招________

5.顺风而呼,„„而闻者彰________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________ 8.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