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孙俊同学申报辽宁省华育十佳大学生的事迹材料
孙俊,男,中共预备党员,生于1985年,2005年考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现任旅游管理B0501班班长。在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用拼搏的汗水和顽强的毅力取得了一项项突出的成绩,连续两年获得学校省政府一等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首批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被学院评为学习标兵。两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把他历练成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在政治思想方面都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得到学院领导、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他身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不怕吃苦,刻苦拼搏,知难而进的精神风貌。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孙俊的家乡河南省桐柏县是革命老区,但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区的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大多数人从事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爷、奶年老体迈,身体时有不适,都需要照料。爸爸因为早年过多的重体力活落下腰疼的疾患,妈妈有胃病,不能干重活。哥哥学习成绩优异,但是迫于生计,初中毕业后到南方打工。虽然每年的生活都很不宽裕,然而出于鲤鱼跳龙门的想法,孙俊的父母坚决而又艰难的支持着他的学业。由于家里人口多,日常开支大,高中时凑凑合合还可以,上大学后每一年就他的学杂费就将近万,爸妈那点微薄的收入对于整个家庭来说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
就这样孙俊不远千里来到辽东。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家乡的落后,乡亲的贫困――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变自己。用知识改变命运,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摆脱落后的困绕,完成富裕和教育的良性循环。
孙俊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他的大学生活。深知人生的艰辛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孙俊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一个月下来,他的伙食费不到300。他很少买衣服,一年到头就那么几件衣服。但是每天的土豆青菜和简单的衣服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激情。相反,在同学们鼓励的微笑中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
身体力行,让自己不再贫困
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孙俊走进了旅游管理学院。他的辅导员尹忠明老师经常鼓励他和其他的贫困生自强自立,改变自己的人生。学院的领导对贫困生也十分重视,多次组织贫困生座谈,鼓励他们不要自卑。老师们的鼓励让他认识到,贫困只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
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和尹老师等的帮助下,孙俊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了明确的规划。生活上经济来源不足的他,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也为了减轻家里原负担,积极参加学院的勤工助学工作,大学第一学期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去打零工做兼职。负责清扫教室的时候,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他每天都很早就起来,去教学楼清扫拖地,呈现给大家的是洁净舒适的环境。在严寒里、在酷暑中,当其他同学在休息时,他却在为生计而奔波着、忙碌着。放寒假时他没有回家,不是不想家不愿回家,而是实在舍不得那一笔不菲的路费。同时他也想到春节前后打工是最好的时机,工作好找,薪水相应也能高一些。当人们都忙着从四面八方回家之际,他却在紧张地工作着;当千家万户都在欢度春节之际,他一人独在他乡忍受着寂寞……从上大二以后,他未向家里要一分生活费,而且还积攒了一部分学费。在这短短两年里,旅游管理学院的老师们的帮助下,他成长了很多。他做过家教,网络公司业务员,宣传员,KFC服务员等工作。不管哪种工作,他都很用心的去做。因为他相信除了挣钱,这还是一种锻炼。经历过这个过程,他更深入的理解了父母的辛苦。
因为属于贫困生,他就格外关注其他贫困人群的生活。在自己实践的同时,他总是利用各种关系为其他贫困生联系兼职的机会。至今,他已为数十名同学联系到了家教、服务员等兼职工作。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该生2006-2007学年度获得辽东学院“优秀贫困大学生”荣誉称号,随后又获得辽宁省“优秀贫困大学生”荣誉称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虽然家庭困境难堪,但他并没有忘记来大学的目的。上大学后,他把生活中的巨大压力转化成无限的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当早上第一束阳光照射在操场绿色的草地上,孙俊已经在那里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已经要关寝了,才听见他匆匆往回赶的脚步声。在他时间表里是没有礼拜天的,他的空余时间安排的总是学习、学习。别人逛街的时候,上网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图书馆里都潜伏着他那不倦的身影。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他就用来学习。孙俊并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他更关注社会的动态发展,因此图书馆被他视为最神圣的领土。在过去的两年中,他涉猎了许多领域的书籍,其中包括社会交际、人生哲学、名人传记、就业择业和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
孙俊不是一个智力超常的人,但是他的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前几名。同学们说,他勤奋刻苦,塌实认真,学习注意总结,能够及时的和任课老师沟通。他经常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向老师请教一些同学们都关注的问题。在05-06年,他获得了政府一等奖学金。大二上学期以512分一次性通过英语四级,下学期又全院第一的成绩一举通过英语六级。大学二年级他的平均成绩超过90,名列全班第一,专业第二。
除了加强自己的学习外,孙俊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努力在班级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2005—2006学年度,旅游管理05级1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班23人,14人学习成绩在80分以上。2006—2007学年度,班级所有同学平均成绩都达到83分以上。他的鼓励和帮助使高月丽、毕云平等同学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班级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53.6%。到目前为之,班级英语四级通过25个。在上学期,听说04级有两个学姐英语六级后,孙俊和班级里过了英语四级的同学说,我们要加油,争取多过几个。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B0501班的同学一下过了5
个!通过率50%!这个成绩得到了关心学习的姜院长和孙副院长以及老师们的认可,也让孙俊等人很高兴。但是孙俊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而停步。他又在林竹梅老师的安排下,组织本班同学为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介绍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鼓励这些同学为考研究生做准备。接着,在尹忠明老师的支持下,为班级里没有英语四级的同学做一些辅导工作。
无私奉献,做一名学生钦佩的学生干部
除了刻苦学习以外,他还注重平衡发展自己的各个方面。进入大学以后,他选择了做学生干部,这两年来曾任旅游管理学院学生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校团委信息部负责人等职。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孙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担任学院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期间,他告诉自己:仅仅在学生会里,你才是一个部门负责人,平时你还是一个普通同学。而在工作面前,他又告诉自己:身为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工作做好了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没做好就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和宗旨,在他任职期间,在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学生会学习部在2005-2006年举办了英语风采大赛、英语话剧大赛、百部图书知识竞赛、普通话比赛等大型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校园学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得有一次学习部举办英语角活动,由于负责约请外教的同学的疏忽,没有及时与外教沟通,导致外教另有安排不能出席。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晚上9点多,而活动是第二天上午8点开始,并且通知早已经贴出。刚从学习部工作里脱身的孙俊急忙与外语部林老师联系,请她帮忙约请另一位外教来做讲座。在林老师的努力下,终于联系到外语学院的外教。这时孙俊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和学习部的同学认真检查了活动场地。这次活动很成功,上下反映普遍良好。活动结束后,孙俊才发觉喉咙很疼。但是他说:幸亏没有耽误大家的时间,没有影响同学们学习。
在班级里,孙俊是也一名模范班干,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信任他。在老师同学眼中的他是一个严谨、稳重、大方、学习成绩优秀、工作出色的学生。他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同学中享有较高声誉。他能够坦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面对同学的误解,他总是能一笑而过。同学遇到了困难,他都尽可能的给予帮助。作为班干及学生会干部,具有二重身份,在班级和学生会之间难免会引起一些矛盾冲突,他总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学生会、班级工作两不误。通过不懈的努力,他荣获学院05-06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
在这二年多的学生干部工作当中,他想自己在拼搏中实践了青春——完整、无悔的大学生活;在奋斗中实现了梦想——服务了他人,锻炼了自我,提高了自我。
永不满足,更高的理想使他勇往直前
高中时,孙俊就有一个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学期间,他或是通过院党校学习,或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或是自己查阅有关文献书籍,努力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并且利用它不断深刻的剖析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思想健康、活跃,常常能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工作的压力比较大,但是他愈加珍惜时间,学习之余从来不吝啬帮助同学,因为他认为帮助别人也是在健全自己人格。入校后他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他的不断努力,2007年12月份被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吸纳到组织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另外,孙俊还在为另一个梦想努力――考研究生。永不满足,追求上进,这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在旅游学院老师们的帮助下,他已经开始为考研做准备。
面对苦难,他从容处之;面对成绩,他淡然笑之。现在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并非是他的
目标。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组织培养了他,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帮助了他,他真正的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社会,报答党的培养,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他时刻鞭策着自己,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不屈服于环境,不屈服于贫困,从不放弃对高尚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相信他一定能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的。
旅游管理学院
2007年9月2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