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的词语解释是:战国Zhànguó。(1)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战国[zhànguó]⒈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英theWarringStatesPeriod;基础解释:(名)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春秋~。
战国的词语解释是:战国Zhànguó。(1)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战国[zhànguó]⒈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英theWarringStatesPeriod;基础解释:(名)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春秋~。 简体是:战国。 词性是:名词。 拼音是:zhàn guó。 注音是:ㄓㄢˋㄍㄨㄛˊ。 繁体是:戰國。 结构是:战(左右结构)国(全包围结构)。
关于战国的造句
1、战国后期,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2、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3、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行王道,近悦远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4、战国风起云涌,群雄并起争霸,刀光剑影在所难免!
5、春秋战国时代的所谓‘纵横家’之流,往往随机应变,朝秦暮楚。
战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时代名。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起,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为战国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引汉刘向《<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战国以前,君臣同书;秦汉立仪,始有表奏。”⒉谓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引《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北史·崔鸿传》:“自晋永寧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宋苏轼《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二、网络解释
战国(中国历史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周朝灭亡前,周朝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东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综合释义:时代名。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起,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为战国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汉刘向《<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战国以前,君臣同书;秦汉立仪,始有表奏。”谓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北史·崔鸿传》:“自晋永寧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宋苏轼《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汉语大词典:(1).时代名。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起,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为战国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汉刘向《〈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战国以前,君臣同书;秦汉立仪,始有表奏。”(2).谓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北史·崔鸿传》:“自晋永宁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宋苏轼《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国语辞典:(西元前403~前221)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始皇统一止,因《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此一时期,因周室衰微,列国互相交战争雄,最后由秦并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纷扰的局面。战国[zhànguó]⒈(西元前403~前221)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始皇统一止,因《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此一时期,因周室衰微,列国互相交战争雄,最后由秦并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纷扰的局面。⒉参与战争的国家。引《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辞典修订版:(公元前403~前221)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始皇统一止,因《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此一时期,因周室衰微,列国互相交战争雄,最后由秦并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纷扰的局面。参与战争的国家。《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辞典简编版:中新历史上诸侯争霸纷扰的时期,因《战国策》一书而得名。约在公元前403年到前221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这时期因周室衰微,列国互相交战,最后由秦国并灭六国,统一天下。 【造句】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为中国学术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他释义:时代名。因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而得名。西汉刘向编《战国策》始作为时代名称。一般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这个时期。
关于战国的词语
四战之国 肉搏战
关于战国的单词
belligerent challenge flag Mencius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belligerent state Warring States Warring States Period
关于战国的诗词
《武关·战国相持竟不休》 《太只敫·战国纷纷似乱麻》 《读战国策·从人为从六国强》
关于战国的成语
四战之国 战战栗栗 国已不国 战战兢兢 兢兢战战 战战业业 国将不国 战战惶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