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我镇食品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各食品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本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时刻关心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广大农牧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现将具体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靠实工作责任
根据市、县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卫生院、畜牧站、教育辅导站等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下设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担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工作,将食品药品工作列入镇政府事宜日程,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安排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与各村及镇直属有关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工作目标责任明确、管理明确,并层层分解任务,人人身上有担子,有压力。制定下发《抓喜秀龙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见》、《抓喜秀龙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抓喜秀龙镇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方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等规章制度和文件,从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及工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监管目标及要求。
6月份集中对全镇食品经营单位及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学校食堂及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特别对帐篷城经营户进行了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责任意识,统一思想认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20xx年度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技术人员、食品从业人员分级、分层、分类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二、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为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责任意识,诚信自律意识,推动建立企业主体自律,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在辖区内全面推行食品安全信息外置化管理,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等级评定结果“A、B、C、D”转换为相对应的“好、较好、一般、较差”,实行食品安全“外置化”监管,现已对辖区内的`22家食品流通经营户、5家餐饮单位、3家学校食堂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通过外置化管理,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守法意识、诚信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形成食品安全共治格局,确保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对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者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公示信用信息,推行食品安全“外置化”,严格落实“红名单、黑名单”制度。结合创城工作要求,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为了强化自律者意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根据县局对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的安排和部署,我镇按照创建标准,通过对经营主体的资格合法、证照齐全、产品合格率、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制度、严把食品质量准入关、消费者满意和示范性较强的食品经营店作为先锋示范作用,积极推荐县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为防止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我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发放到各村组,确保在食品安全事件突发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结合县局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工作要求,对辖区内各经营主体进行风险排查,建立底册,掌握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对各类食品风险等级梳理,做到开展工作有条不紊。截至目前,辖区内共有食品经营主体30家,从业人员37人,其中食品流通店22家,餐饮服务店5家(中型1家,小型4家)、学校食堂3家。配合检测中心完成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任务,及时报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抓喜秀龙镇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工作责任,确保排查工作有序进行。截至目前,排查各类经营户200余家次,建档30户。结合县局安排的各类专项整治及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经营者的合法合规经营,维护了市场秩序。
四、农产品及定点屠宰监管目标
今年由镇农经站和畜牧站开展农产品例行监测2次,农产品产地抽检综合平均合格率达到100%。并对农药、兽药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经营和使用监管情况开展了专项整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本镇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50%以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建立抓喜秀龙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率达到100%,销售和使用的肉品全部来自定点屠宰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