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学,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索所以教师设计的题目门槛要低,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探究:探究空间要大,这样可以照顾优等生的发展。另外,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小组探索、讨论、合作可以彼此弥补不足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的典型例题习题中富有挑战性意义的探索内容,认真探究出例题、习题中包含的知识内面,深人挖掘数学知识的外延,引导学生对原题进行扩充、推广、应用的研究。不仅使数学知识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也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各个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设计一些探索性习题时,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领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在平时生活中,既处理周围的问题,又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就必须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在探索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标新立异,勇于施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关注到学生不同思考方式的拓新因素,及时给予表扬、评价,激励学生创新心理,促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发展。
例如,某一个工程队要建造一条铁路,第一月建造了总长的40%,第二月建造了300米,剩下全长的3/10没有建造,问:整条铁路有多少米?按理说这道题目也挺平常的,但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300x2+400=1000(米),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也不理解,于是笔者让这位同学说说300为什么要乘以2?这个400又怎么出来的?听听他的想法。这个学生是这样解答的,第一月:40%=-0剩下:3第二月:300米(1-4-3)。所以,第二月建造300米占了全长的3/10,就可以求出每一份是300+3=100(米),第一月就是100x4=400米),剩下的是100x3=300(米),所以全长为300x2+400=1000(米)。同学听后基本上都能认可这个观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善于捉捕学生的标新立异思维,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在交流讨论中肯定自我、发现自我价值或纠正自己,弥补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学策略多维性和优化选择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所以使学生多感受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拓展知识,把最新的观念最近发生的事件融于教学中。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施展自身的潜能。因此,自主探究性学习要面向全体,帮助学生在探索问题中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数学的实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