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共同体方案范文

教学共同体方案范文

来源:独旅网

  教学内容

  《论语》十二章

  年级学科

  七年级语文

  教学课时

  共3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

  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从 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 中的老师是谁吗?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 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初读文章,明确字音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一箪( )食

  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学而笃( )志

  四、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 /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 后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介绍作者及《论语》

  生介绍,师补充。

  本课时讲解

  1—4句的停顿、字音、字义及翻译。

  多鼓励学生发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教学反思

  带动课堂气氛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