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景色,其中提到了河豚。河豚肉质鲜美,但在烹饪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的体内含有毒素。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河豚美味的欣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意烹饪方法。2. 有关河豚的诗...
一、原文:宋 苏轼《河豚之死》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竖鳍。鼓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二、译文:河豚是河里的一种鱼,喜...
另一首诗“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则更加细腻,诗人通过对河豚形态的描写,表现了对河豚的喜爱之情。诗中的“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两句,不仅形象地描述了河豚的外形,还隐含了对河豚药效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食的推崇。苏轼的这些诗句不...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巧妙地将河豚的上市时节融入其中,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河豚的诱人之味。通过描述竹林、桃花、鸭子和蒌蒿等元素,诗人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其中河豚正是春天的象征之一。春天,万物复苏...
这句诗句出自宋朝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意思是蒌蒿遍布大地上,芦芽也变得短小了,正是河豚要跃上河面的时候。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蒌蒿和芦芽是春天的植物,而河豚则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蒌蒿茂盛、芦芽短小表示春天已经来临,大自然万物都在焕发新的生机。河豚欲上河面,则象征着春天...
正是河豚欲上时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解释如下:1. 背景介绍 这首诗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描述了春天的江边景色,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2. 诗句解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这句诗描绘了竹林外的桃花开始绽放,数量不多但...
春天里,满地蒌蒿,芦苇刚刚抽出嫩芽,正是河豚鱼欲游上来的时节。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中这样描绘。品尝河豚,却觉得世间百味都变得寡淡。《孽海花·第二十一回》中如此感慨。在梅尧臣的《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里,提到了河豚当季的价格之高,已非鱼虾可比。苏轼在《四月十一日初食...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这正是河豚即将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的时节。通过这两句诗,诗人不仅捕捉到了春天到来的气息,更赋予了河豚一种独特的生命力。整首诗洋溢着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苏轼笔下的春天,不仅仅是自然的复苏,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1.关于河豚的诗句有哪些 1.渔家傲引/渔家傲(洪适) 二月垂杨花糁地。荻芽迸绿春无际。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桹起。新妇矶边云接袂。女儿浦口山堆髻。一拥河豚千百尾。摇食指。城中虚却鱼虾市。 2.木兰花慢(黄机) 问功名何处,算只合、付悠悠。怕僮仆揶揄,长年为客,楚尾吴头。春来故园渐...